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美食 ]
“阿罗传奇”之七
阿罗的“胸怀”
张丽

    人们常说,胸怀有多宽广,格局有多大,就会有多成功。做人如此,企业亦如此。

    企业一时的成功,可能凭借人力和时机,但要持续成功,并成功得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尊敬,则唯有培养“胸怀”。

    已经28岁的本土餐饮品牌阿罗餐饮,被自治区餐饮协会认定为“新疆规模以上(10家门店以上)餐饮企业中寿命最长的品牌”。它拥有怎样的“胸怀”?

    “黄埔军校”

    “‘阿罗’是克拉玛依餐饮业的‘黄埔军校’。如果没有‘阿罗’,克拉玛依的餐饮市场一定不是现在的样子。它影响和带动了全市乃至全疆餐饮市场的发展。”阿罗餐饮公司前任总经理陈萍说。

    1998年至2013年,陈萍就职于阿罗餐饮,期间,担任阿罗餐饮克拉玛依分公司总经理长达9年。

    2018年以来,她创办了两家餐厅。她说:“这两家餐厅的所有投资人,全部是‘阿罗’的前员工。没有‘阿罗’,就没有这两家店。”

    目前专注于我市大型商场配套餐饮的陈福,现任一家本土知名商场餐饮部总经理,2016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借用大型商场平台创立了多个餐饮品牌。他说:“我16岁进入‘阿罗’当学徒,在那里工作了23年,如今职业生涯中用到的一切都来自于在‘阿罗’的积累和沉淀。”

    陈福曾于2010年至2011年担任阿罗餐饮克拉玛依分公司总经理,并于随后几年全程参与阿罗餐饮上海门店的筹建和经营。他说:“‘阿罗’培养了我,董事长罗成志选拔我从后堂主管做起,严格要求、悉心栽培,培养提拔我当厨师长、运营经理、总监,一直到分公司总经理。多年来,‘阿罗’带我和各级管理干部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向海底捞、西贝、海外海、喜家德等国内顶级餐饮企业学习。在培养我时,说‘阿罗’一掷千金一点也不为过。2012年,公司派我们几位管理人员到日本实地考察学习7天,每人的费用高达几万元。”

    说起在“阿罗”的经历,陈福说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在“阿罗”的收获,他却笃定地用一句话概括:“‘阿罗’不但培养了我的厨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为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离开“阿罗”时,大型商场餐饮部总经理的职位是董事长罗成志为陈福引荐的,这为他打开了职业生涯中一扇崭新的大门。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我刚进‘阿罗’时在企业听到的一句激励人心的话语。”曾任阿罗餐饮克拉玛依分公司总厨师长的朱红星在那里工作了14年,他现在是两个餐饮品牌和一家餐饮管理公司的股东和总经理,他说:“‘阿罗’对我而言,像好父母、好导师、好兄长、好朋友。他严格要求我和培养我,让我实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

    朱红星现在的合伙人陆红桂和陈晓红夫妇,都曾是“阿罗”人,都曾经过“阿罗”的严格选拔、严格要求、鼓励培养,夫妻二人曾在“阿罗”旗下天山路湘菜园门店担任厨师长和客服经理。他们创立于2016年的“新概念·湘菜园”,是一位有经济实力的“阿罗”老顾客投资支持陆红桂夫妇创业的起点。陆红桂说:“‘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是阿罗人的口头禅,在菜式菜品上,我至今仍在践行‘阿罗’的教诲。”

    “阿罗”的影响不止在我市,乌鲁木齐苏州路上一家三百多平方米的湘菜餐厅,是前阿罗餐饮乌鲁木齐分公司总经理彭远大和他的搭档——“阿罗”前任行政总厨师长徐鸿于2019年底创立的,他俩曾经在“阿罗”共事长达十六七年,从配菜师一直做到公司高管。

    彭远大说:“我们在苏州路上经营的湘菜店,很多菜品都是在继承‘阿罗’菜品的基础上研发的,‘阿罗’是一个强大后盾,在专业和经营各个方面支持着我们这些走上创业之路的‘阿罗’人。”

    李晓梅曾任阿罗餐饮中餐分公司总经理,在那里工作了15年,去年由阿罗餐饮董事长罗成志引荐给我市一家有合作关系的综合型餐饮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她说:“‘阿罗’培养出的服务员可以直接在别的企业当店长,‘阿罗’培养出的店长在别的企业可以直接当经理。‘阿罗’是我的骄傲,也是我在这个行业中的底气,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你是‘阿罗’培养的,一定要争气,不能丢‘阿罗’的脸。”

    “目标纸条”

    2005年,朱红星24岁,因为家境贫穷,此前他从来没有过过生日。那一年,在“阿罗”,还是传菜生的他,度过了人生第一个生日。

    那时他刚入职1个月,自我介绍时会紧张到嘴抽筋的他,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写有“祝你生日快乐!希望你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笔记本,那个笔记本和祝福是阿罗餐饮董事长罗成志送的,他还鼓励朱红星等“阿罗”伙伴们树立目标,把人生目标写在纸条上,贴在任何能看到的地方。

    十几年里,朱红星的床头、卧室门上、洗手间里随处可见“目标纸条”:当厨师长、当店长、当总厨、创业、开店……“目标纸条”上的愿望一个个实现。

    2018年9月,朱红星作为创始股东开办的餐厅都传承了“阿罗”的经营理念。“‘阿罗’人一定不会开路边摊和苍蝇馆。因为阿罗十八品的‘品’字已经烙印在我们心里。”

    万事开头难,餐饮新店开业后需要半年养店时间是行业共识,刚开业时,生意并不景气。没过不久,他收到了罗成志安排财务人员打来的几万元钱。“这在当时可以帮我解决一个月的员工工资,‘阿罗’是在帮我养店。这样的援助不是第一次,后来还投资支持我通过学习提升自己。”

    朱红星没有让“阿罗”失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将门店扩张至4家,并于2019年12月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同时成立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提供餐饮管理服务。

    和朱红星一样,离开“阿罗”后仍被默默支持的,还有彭远大和同样曾为“阿罗”人的搭档。2020年春节后,在疫情闭店最艰难的时刻,他俩意外地收到了一笔钱,后来得知,那是“阿罗”为了帮他们度过疫情难关打来的。

    “我们店开业不到两个月,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彭远大确实面临困境。他说:“我已离开‘阿罗’6年,这样在事业上帮助前员工的企业,我知道的仅此一家。”

    “‘阿罗’支持员工创业,真诚地帮助员工创立自己的事业,对于我而言,唯有不懈地追求和努力,才能回报‘阿罗’对我的培养。”陈萍会用“阿罗”的标准衡量自己的事业。

    她追求品位,两家门店选择的设计师曾为“阿罗”设计门店,仅设计费就超过五十万元。“‘阿罗’曾为2厘米的装修误差砸墙重装,只为客人的舒适,那些经历都激励我以顾客感受为第一,在追求品位的路上不惜代价。”

    她感恩企业,“‘阿罗’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它让一个1998年月收入仅600元的核算统计员,拥有了干事创业的本领,拥有了自己的目标和事业。我将一直追随、维护这个品牌。”

    “红色轿车”

    “‘阿罗’为我规划事业,更为我规划人生。”曾为阿罗餐饮克拉玛依分公司经理、现已拥有自己的餐饮事业的鱼晓童把自己现在拥有的99%归结于由“阿罗”所得。

    2001年,19岁的鱼晓童中专毕业,进入“阿罗”从服务员做起,每年晋升一次,2009年已是公司高管。那一年,“阿罗”要为这个从陕西农村走出来的女孩配车,鱼晓童受宠若惊:初中同学里考上大学的都还没买车呢。

    “买辆三四万元的车就够了。”当时的鱼晓童朴实且节俭。

    “不允许买廉价的车,你们是‘阿罗’人,要过有品质的生活,要选有品质的、安全的车。”公司回应。

    一辆价值十几万元的红色轿车成了鱼晓童人生中的第一辆座驾,驾照也是公司“逼”着她考的。成为了那个年代少有的、年轻有车一族的鱼晓童说:“那辆车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肯定和希冀,它让我觉得我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近年来,像鱼晓童一样享受公司配车的高管有近二十人。

    从进入“阿罗”开始,鱼晓童的生活就被规划着:事业方面,3年规划、5年规划、人生目标;生活方面,结婚生子、理财储蓄、子女教育……

    在“阿罗”14年,鱼晓童花掉公司几十万元培训费,培训内容有业务经营方面,也有为人处世方面。回想起在“阿罗”的经历,鱼晓童说:“父母教我的不曾有‘阿罗’教我得多,父母为我规划的不曾有阿罗为我规划得细。只要听到‘阿罗’二字,就有家的感觉。”

    朱红星至今记得他来到“阿罗”的日子:2005年3月12日,那是他称之为“影响一生的时刻”。此前,他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过着漂泊的生活。

    “到达时,克拉玛依刮着刺骨的寒风,我从湖南来,公司总经理看我穿得单薄,当即去买了一件厚实的棉衣给我送来,宿舍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我感动极了,在很多地方打过工,从来没有被这样对待过。我想,就把脚步留在这里吧。”朱红星回忆着十几年前的场景说:“那是被尊重、被点燃的感觉。”

    2015年,陈萍发起了“阿罗餐饮前员工”微信群,至今已有三百多人自发加入,他们曾经在“阿罗”工作,如今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定期相聚,把“阿罗”当成心里的家。

    “电动轮椅”

    鱼晓童和两个妹妹从小跟着爷爷长大,她们曾有一个梦想:长大孝顺爷爷。

    2019年4月,这个梦想实现了。95岁的爷爷乘飞机从陕西老家来到克拉玛依,住进了带电梯的楼房,坐上了电动轮椅。

    “我是村里第一个坐上电动轮椅的。”爷爷骄傲地说。鱼晓童说:“我和老公、妹妹、妹夫等8位家人曾长期在‘阿罗’就职,‘阿罗’的胸怀改变了我们和家族的命运,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李晓梅和鱼晓童对“阿罗”的感恩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我父母说,‘阿罗’不仅是我的恩师,也是我们家的恩人。”李晓梅离开老家时,是赌着一口气的。那是2005年,初中毕业的她已经收到了甘肃省财政学校的中专录取书,可父母为了给次年毕业的弟弟攒学费,没有让她去报到。为此,李晓梅三天三夜没合眼,独自走上外出打工之路后,4年没有回过老家。

    “如果没有遇到倡导孝道的‘阿罗’,我可能到现在跟父母还有隔阂。在‘阿罗’15年,企业为父母办了银行卡,每月都会打去600元父母津贴。父母每年必备的衣物、药品、日用品大多都是我买给他们的,他们见人就说我是三姐弟中最孝顺的。父母现在的生活,是我供养的,也是‘阿罗’供养的。”

    在事业上,鱼晓童全年无休,希望能够打造一支北疆区域出色的餐饮管理团队;李晓梅每天工作13小时,每周只给自己半天休假,她希望自己能快速驾驭集婚庆、社会餐饮、团餐管理于一体的新岗位。

    她们,代表着很多“阿罗”人;她们,已经通过“阿罗”提供的平台走过了解决温饱、谋求生存的人生阶段,希望通过拼搏和奋斗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阿罗的“胸怀”,蕴含着它历经近三十年来形成的价值观:感恩、诚信、快乐、友爱、精进、共赢、双手改变命运,那些被帮助和影响过的个人、家庭和企业,正以同样的方式将这样的正念传递。

    个人命运的改变影响企业发展,企业发展推动行业进程,行业进程对城市经济亦产生影响。阿罗的“胸怀”,影响着个人、企业、行业,甚至这座城市。

时间:2021-05-1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