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创造脑”比 “记忆脑”更重要

    ●陈根法

    观点集萃

    ● 记忆力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能力,但是过分扩大记忆力的作用却有害无益

    ●通过记忆,我们能记住现有的知识,但只能传承,不能创造

    ●当今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满足于“最强记忆”的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良好的记忆能力一直是令人羡慕的,过目不忘也一直是我们称赞的本领。有一档电视节目叫《最强大脑》,里面展示了许多“记忆天才”,更加强化了“大脑是用来记忆的”这样一种观念。

    但是,我想对此泼一点冷水:拥有超强记忆能力并非一定是“最强大脑”!我甚至对这种观念深感忧虑,因为现在社会中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就是以培训记忆力为卖点,号称要做“最好的教育”。

    毫无疑问,记忆力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能力,但是过分扩大记忆力的作用却有害无益,学习更绝不仅仅是记诵这么单纯。

    通过记忆,我们能记住现有的知识,但只能传承,不能创造。

    在传统教育中,更多是注重传承,那记忆力就是天大的事。中国几千年科举文化,读书人围绕“四书五经”吟诵记忆,成为教育的唯一追求;所谓“耕读传家”,教育就是读书,读书就是教育,它们统统围绕记忆来进行。

    但当今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创造力才能生存。满足于“最强记忆”的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只会读书的人注定要被淘汰。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只会记忆的“最强大脑”一定无法做到这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真正的学者都看不起记诵之学,因为学问是个人分内的事,为己的事,记诵之学却移到外面去了。这并不是说不要多记诵,乃是说记诵不过是个开端,跟着就得把记诵的东西融化在生活里,成为精神上的血肉,唯其如此,记诵一分就得一分益处;若认记诵为终极的目的,不使他跟生活发生关系,那就记诵虽多,无多益处。”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说,围绕考试的强化记忆“只涉及一种人为的、暂时的知识积累”,是“一种心理上的假象”。

    现代脑科学的发展,让我们找到一个崭新的角度来了解强化记忆训练的弊端。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出生时只有1/4左右的脑容量,3/4的脑容量都是出生后,特别是6岁以前发育出来的。而大脑结构是由我们的生活经验构造的,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就将构造出什么样的大脑。

    美国著名脑科学专家莉丝·埃利奥特这样描述孩子生活经验与大脑发育的关系:“孩子看到、摸到、听到、感觉到、尝到、想到或通过其他方式感受到的一切都会转化成为一部分突触的电活动,并从此打破平衡,形成他们未来的偏好。另一方面,很少被激活的突触——没听过的语言、未创作国的音乐、没做过的运动、没见过的山以及没感受过的爱——都将面临萎缩和死亡”。

    这清楚地说明,孩子如果早期过于注重记忆力训练,强化背诵大量已有的知识,将不可逆转地构建出一个“记忆脑”,同时失去“创造脑”。

时间:2021-05-2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