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法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严肃而又重要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目标开展的,如果目标错了,教育就会南辕北辙。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医药卫生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时,说了这样一段极具意义的话:“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教育的关键,即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他说:“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和唐江澎委员的话,引发了笔者对“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格养成”这一观点的深思。
在《成长的奥秘》一书中,我把教育划分为3个层次,即知识型教育、智力型教育和人格型教育。同时我也认为,教育以人格作为目标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只有人格才体现人的本质,只有人格型教育才体现教育的本质。从知识型教育向人格型教育转型是教育的必经之路。
人格型教育会让国民的创造力和幸福感得以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从知识型教育向人格型教育转变,是对我们教育体系的巨大考验,因为知识型教育与人格型教育是两条不同的轨道,知识型教育的结果通过考试可以得到比较客观的评估,而人格型教育的结果却几乎难以量化评估。
这也是教育真正的挑战和难点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需要一种根本上的文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