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市实验中学开展第二届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
启智润心 培根铸魂
再努尔·则力甫别克 金迪

实验中学学生参加红色讲解员比赛。(图片由实验中学提供)

    如何在中学的思政教育中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带着这一问题,市实验中学不断明晰路径、积极探索,最终给出了答案——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弘扬革命精神,5月16日,实验中学开展了“青春百年,心向党”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

    本次大赛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传递榜样力量的同时,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定信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沁人心脾 讲红色故事

    从引领思想的革命先驱到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从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到坚守岗位的平凡工作者……在实验中学高二分校的线下展演中,学生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个打动人心的红色故事。

    “在漫漫长征路中,有一位‘独腿将军’,他凭借顽强的意志,立下了不朽功勋……”比赛在学生王芋欢的讲述中拉开帷幕,她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传达了开国将军钟赤兵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学生李自豪讲述了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悲壮故事,展现了中国军人忠于使命、勇于牺牲、舍我其谁的优秀品质与顽强不屈的英雄精神。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学生孙怀中和阿依娜尔以对话的方式,演绎了《与妻书》,讲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事迹,细腻地再现了他与妻子陈意映之间生死与共、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讴歌了革命志士献身信仰的坚定意志和高尚品格。

    学生伊卜拉伊木讲述了“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他用质朴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守护边疆、守护祖国的感人事迹。

    学生许宬莲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感受颇深,她说:“比赛里,同学们讲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都生动感人,触动心灵。我更加理解了‘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学生,我要严以律己、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红色精神。”

    “这是我校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学生们在制作视频、制作PPT、讲解故事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也生动诠释了精神传承与青年担当。”实验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郭邦彩说。

    多方发力 续红色血脉

    本次比赛是实验中学通过德育活动,传承红色文化的方式之一。

    为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实验中学抓好每一次红色文化传播的机会,为学生培养鲜明的历史观。

    在比赛前夕,该校教师为学生进行了全方位指导,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打造精品。

    同时,在本次比赛中,实验中学还挑选出了“十佳红色故事讲解员”,让“红色精神”传播得更远、更广。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验中学校长助理程艳说,“本次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程艳说,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学生懂得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先辈的爱国奉献精神。

    丰富载体 植爱国情怀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是实验中学红色教育的冰山一角。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该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着“德育为首”这一中心目标,通过多种方式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

    “自学科思政化、教学德育化工作开展后,我校不断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润物无声式的教学方式,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郭邦彩说。

    “红色小油苗”志愿服务队是实验中学打造的特色品牌,该服务队成员以学生为主,常态化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目前,该志愿服务队学生在我市各大展览馆承担“义务讲解员”的工作。

    同时,实验中学于近日推出了“道德大讲堂”讲座,该讲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讲第一课,每月一次,不断为学生带来生动精彩的红色教育。

    此外,红歌演唱比赛、版画比赛、红色故事写作比赛等活动也不断活跃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沉浸式地处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辉中。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方式,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呈现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远春兰说,“岁月在流淌,孩子们在成长,祖国正强盛。我们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勇挑时代重担,肩负家国重任。”

时间:2022-05-25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