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择一业爱终生
市中心医院普外中心肝胆胰病区主任陈勇的人生况味
张冰 王园媛

陈勇查看患者病例。

陈勇

    引子

    秋深露重,市中心医院大院里叠翠流金。普外中心肝胆胰病区主任陈勇穿着他最爱的蓝白格衬衫,套着洁净如新的白大褂,从行色匆匆的人群中走出来。

    他比年初更显清瘦,头发稀疏花白,连眉色也淡了。

    他的招牌式表情也淡——那是一种杂糅了温和、谦逊、善良、内敛、羞涩等诸多色彩的表情。就像七色阳光,照在人身上却是透明的。

    从诊室出来的老人分不清核磁共振单和CT检查单,站在路边瞄了一会儿,最终选中陈勇作为咨询对象。“好医生啊,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如愿得到答案后,老人絮絮叨叨地念着,显然对自己慧眼识人的本领颇为得意。

    从医25年,陈勇待患者真诚、待同僚诚恳,对生命和医学有强烈的敬畏心。“老天爷掌握着世间规律,我们不能打破它。”陈勇指指天,“不是那种老天爷。”对于崇尚自然科学和逻辑思维的医学生来说,掌握着宇宙间一切奥秘的“老天爷”是衡量对错的标尺。

    他会虔诚地为“正确”献出一切。

    陈勇简介

    擅长领域

    市中心医院普外中心肝胆胰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将腹腔镜、腹腔镜超声、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胆道子镜等多种内镜技术有机结合,对肝胆胰系统良恶性疾病进行微创诊疗。

    个人成就

    独立完成了腹腔镜下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半肝切除、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一步法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胆管结石等数十种克拉玛依市甚至北疆地区首例高难度微创手术。

    学术任职

    中国外科内镜医师联盟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整形分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疝和腹壁外科产业及临床研究分会第十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新疆医学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新疆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幸运患者

    “刀口呢?管子呢?”10月12日,韵子(化名)从麻醉中苏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惊恐地找伤口和引流导管。10年前的噩梦伤她不轻。

    韵子是西安人。10年前,因胆道、胆总管以及肝内胆管结石,韵子在当地接受了开放式手术。为了避免术后并发症,医生将一根管子从她的胆道引至体外。整整一个月,她必须终日与这个“新器官”为伴。个中辛酸,不忍回首。

    “你忘了呀!”韵子的爱人安抚道,“时代变了。哪来什么刀口和管子。”

    陈勇查看完韵子腹壁上的小孔和各项指标,微蹙的眉头舒展开来:“好着呢!过两天就能出院了。”旁边的年轻医生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第203位患者。

    准确地说,是第203位幸运患者。

    2年前,韵子一家人成了克拉玛依新市民。今年体检时,她旧疾复发,病情和10年前如出一辙。陈勇综合分析后,为她开展了一台名叫“多镜联合”的杂交手术(腹腔镜下胆管切开、胆道镜下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ERCP胆总管支架植入术)。这台手术整合了目前肝胆外科领域最先进、精密的技术,能够在一台手术上同时完成多项复杂操作。患者一觉醒来,陈年旧疾便留在了梦里。

    6年来,陈勇和团队成功开展了203台多镜联合杂交手术,在全疆范围内,至今无人比肩。放眼全国,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多镜联合手术的医院也寥寥无几。在多数医院,韵子至少要进两次手术室才能用微创的方式彻底解决问题;由于科室和技术之间的壁垒,那根时常出现在她噩梦中的外置导管,将重返现实。

    “谢天谢地!”韵子粲然一笑,“做幸运患者的感觉,真好!”

    “狂人”医生

    陈勇是土生土长的克拉玛依人。性格内敛的他从小便善于和自己独处,与其疯玩,他更喜看书。书籍成了他和广博世界联接的密匙。他看书庞杂,文史哲艺类均有所涉猎;他看书是沉浸式的,连人带魂全进了去。他小学同学的家长曾到家里找母亲诉苦“管管你家孩子吧,天天在我家看书,天黑了都不知道走!”;书还是一层柔软的保护壳,他享受沉溺其中不被市廛红尘打扰的静谧和惬意。

    可人终究要长大,18岁那年,为了却父亲念叨了半辈子的心愿,他埋葬了计算机梦,踏上了一条他自认为并不擅长的学医之路。父亲教育他谨小慎微,要求他做一名谦谦君子,他便规行矩步,任由命运将他带到任意路口。待自我意识觉醒,谦卑和谨饬已成了他的底色。

    在市中心医院工作普外科工作的第7个年头,陈勇得到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进修机会。传统开腹手术的诸多弊端和新型微创技术的优越让陈勇第一次真切意识到医学进步的惊人力量:“为什么这里的患者肚子上的伤只有1厘米,我们的患者就得开大刀?他们3天就能出院,我们的患者就得受7天罪?”这种强烈的对比激活了陈勇沉眠许久的好胜心,催生出了一个“永远为患者打抱不平的‘狂人’医生”。

    带着这份热情,陈勇开始了他的“狂人计划”。在时任急诊科主任兼良师叶舟的支持下,他于2006年自学考取了新疆医科大学微创外科研究生,成为全疆首批微创外科领域的专业人才。学成归来,他在普外科发起“革命”:凡是能用腹腔镜解决的手术,一律不准“大开刀”。短短几年时光,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便可以用腹腔镜开展30余种常见手术,这在全疆均属罕见。

    “他的生命里有一种非常顽强和笃定的东西,而他自己并不太察觉。”陈勇的爱人、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疗科护士长熊燕评价道,“他认定的事,便会一条道走到黑。”

    拼命三郎

    “那个……”陈勇欲言又止,淡色的表情终于有了明显的情绪波动,“要不别写这个了……”他垂着眼皮,不让人看到那对好看却容易暴露情绪的琥珀色眸子。

    陈勇不自觉地挪了挪椅子,嗫嚅道:“‘吃射线’又不是啥好事。”

    医学几年一个飞跃,陈勇的“狂人计划”自然没有终点。2010年起,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超声内镜等微创技术全面兴起。这些针对不同部位,功能各异的“镜子”从属于不同科室,均有各自的优缺点。陈勇萌生了一个颇为“梦幻”的想法:若将这些“镜子”组合使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患者岂不是更好?

    当然更好,可惜实施难度极大。当时,国内有个别医院的外科专家也提出了“多镜联合”的手术方法,但受限于科室利益、技术壁垒、时间、场地及人员成本等多重问题,大都市的三甲医院也难以将这一“梦幻”的想法付诸实践。

    可陈勇不甘心。他滔滔不绝地和叶舟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一句“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可以让路” 打动了时任副院长的叶舟。那是2015年的一个冬夜,皓月当空,万里清光,正是续写“狂人计划”的好时节。

    陈勇向血管外科借来X射线仪,从消化内科借来十二指肠镜、从呼吸科借来能量平台、从消化内镜室借来超声内镜,从骨科借来场地,东拼西凑出了一个临时“手术杂交室”。他每天下班就窝在这里,从一些简单的组合手术做起。

    杂交手术要“吃射线”,陈勇从没上心。只是偶尔,和家人讲电话时他会毫无征兆地睡着,电话啪嗒一声掉下去——大量射线会让人极度疲乏。

    一天,安全科同事打电话让他去一趟。

    藏在铅衣里的剂量牌显示,他这3个月摄入的放射性元素超标数倍之多。“老陈!陈大夫!陈主任!你还要不要命啊!”同事拿着报告单紧张得直发抖,“你研究的是啥手术?可别把自己搭进去了。”

    陈勇低估了射线的穿透力,普通的防护措施根本扛不住长时间的射线伤害。可杂交手术刚有起色,他无论如何也不愿半途而废。安全科同事只好跟着他反复测试,终于将射线控制在了标准值内。

    故事不胫而走,还得了意外收获:陈勇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魄力以及“朝闻道夕可死矣”的觉悟,硬是拉回了此前怕“吃射线”不愿上手术的年轻医师的心。

    没能如愿将“秘密”烂在肚子里,陈勇所幸也不遮遮掩掩了。他蓦地抬起泛红的眼皮,一种复杂的情绪从眸子中透散开来,“只要是为了患者,我从没觉得不值。”

    无我之境

    陈勇办公室书架的醒目位置放着一本《中国赤脚医生手册》。书本内页已泛黄,封皮却纤尘不落。扉页上写着:张赛1970年购买于乌鲁木齐市南门书店,特此赠予陈勇。落款是1998年。

    赠书人是陈勇刚工作时治疗过的一位老爷子。陈勇看得少,擦拭得勤。它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工具书”——疲惫焦虑时瞥一眼,内心便能获得片刻安宁。

    2018年,46岁的陈勇到武汉协和医院进修超声内镜技术。当时科室的十二指肠镜技术正处于上升期,陈勇一走,这项手术势必会中断。“影响科室长远发展不说,患者去哪看病?咱们自己能做,就不能让患者跑腿。” 陈勇一拍脑门,“狂人计划”再次启动。

    他每周五从武汉飞回克拉玛依,周六排一天手术,周日再飞回去。空中飞人的滋味不好受,4个月下来,他来回跑了6趟,做了近20台手术,自费了近3万元的交通费,瘦了七八公斤,人憔悴得不成样子。

    陈勇和爱人每天醒着相处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周末一起给儿子做顿饭就是最浪漫的事。陈勇在家总是捧着一本书,工作上的难处,他从不抱怨,也从不向家人炫示自己的成就。只是偶尔,熊燕会在黑暗里听到一声沉闷的长叹。天亮之后,陈勇穿衣出门,那些负面情绪便消解在昨夜的风里。“他这个人,有一种既微弱又强大的存在感,好像捉摸不透,却又能一眼看透。”

    陈勇不动声色地将自己多年的名誉作为赌注,为一个被国内大医院宣判“死刑”的90岁老人做杂交手术。他心里有一杆秤,他说能做,就一定会做,没那么多教条主义和爱惜羽毛的顾虑。陈勇觉得自己是受着“老天爷”眷顾的,手术大获成功。老人如今94岁了,能吃能喝,复查时生龙活虎。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至,普外中心肝胆胰病区也逐渐成了全疆顶尖、西北地区闻名的“名牌专科”。

    平凡旅人

    “老师这样的人,就算不穿白大褂,光是往医院门口一站,就有大医的风骨。”不善言谈的普外科医生卡依沙尔·艾力肯江品咂了一下脱口而出的话,觉得为老师作了一首诗。

    2019年,麻醉专业毕业的卡依沙尔·艾力肯江在市中心医院实习。在普外科轮转时,卡依沙尔·艾力肯江3个月大的孩子生病住院。“我还在科室忙呢,爱人打电话说陈主任去看孩子了。他说了很多嘱咐的话,还夸了我。真的,当时我太感动了。”实习期结束,卡依沙尔·艾力肯江选择留在普外中心肝胆胰病区,他就是愿意和陈勇在借来的杂交手术室里“吃射线”,他觉得他的老师“有一种很淡的深情”,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强大吸引力。

    而陈勇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有点傻、有点慢”的平凡旅者。在某些方面,他给自己评分不及格。他缺席了儿子的出生和成长,面对儿子“你们从不关心我”的指责和委屈巴巴求父母给他做顿饭的渴求,他会难受得在书房默默流泪。泪流完了,平凡旅人还得继续赶路。

    现在的陈勇多了很多响亮的名号,他高超的技术也为他赢得了业内的尊重。北京301医院肝胆外科专家王宏光盛赞陈勇“非常厉害!”这句分量十足的赞誉底下,不仅有南京医科大学5年、研究生3年、多次外出学习共同夯实的基底,不仅是叶舟、武汉协和医院著名专家丁震等良师的悉心教导和倾力支持,更有一个从小便对未知奥秘保持好奇心、会因他人痛苦而内心煎熬的医者的自觉和天分,以及渗入骨髓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根性支撑。

    年纪大了,一些陈年旧事时常入梦。梦里常悬着一轮暖阳,陈勇跳下敞篷车,揣着存了一个月的零花钱,向书店飞奔而去。画面一转,他和赠书老人重逢,老人鹤发童颜,健步如飞地朝他走来……浓烈的幸福感跨越真实和虚幻,溢满他的胸腔。

    繁华都市也好,边远小镇也罢,于医者陈勇而言,并无区别。他心中只有一条宽广的路,他永不会迷失。

时间:2021-10-2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