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油城人物

用热情与责任温暖居民心

——记克拉玛依区银河路街道和谐家园社区主任胡晓洁
作者:屈斌 郭宁 努尔买买提·艾山   时间:2020-05-2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胡晓洁

胡晓洁正在安排社区工作。

胡晓洁和社区小朋友聊天。

胡晓洁(左)走访社区居民。

    编者按

    市民的安心、安稳、安全离不开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者们承担着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信息报送员等多种角色,其中很多优秀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勇于奉献、不计得失,他们用时间、汗水与真心,换来居民的贴心、暖心、安心,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快乐。为了鼓励社区(村)基层工作者,从今日起,本报与“克拉玛依区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共同开辟《社区工作者风采》专栏,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推进基层各项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展示新时代广大基层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一席黑色的连衣裙,扎着干练的马尾辫,洋溢着青春的笑脸……这就是有着7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胡晓洁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这位90后的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与热情。

    胡晓洁是克拉玛依区银河路街道和谐家园社区主任。大学毕业后,她考入事业编社区主任助理岗位,一心要做居民心中的“知心姐姐”,成为温暖社区的“太阳”。

    让陌生感消失

    “小胡主任,你来啦!”看到胡晓洁来到自家的烤肉店,热依汗·亚森总是会热情地招待她。

    5月26日下午,胡晓洁和往常一样,在入户途中经过社区内的民族团结爱民创业长廊,看到“吐尔逊烤肉店”正开着,便进去给他们宣传近期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谐家园社区内的居民没有谁不认识“小胡主任”。但回想起3年前刚来时的情景,胡晓洁还记得当时的担心。

    和谐家园社区是市政府为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难问题投资兴建的公租房安置小区,社区内总人口的75%为流动人口,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困难群众。

    刚来到社区的胡晓洁,接触的第一个民族团结一家亲“帮扶对子”阿扎提古丽就是一名困难户,她的丈夫长期在外务工,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

    “您好,我叫胡晓洁,这是我的电话,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我。”2018年,第一次见到阿扎提古丽时,胡晓洁明显感觉到对方很内向。

    “不怕,我性格外向,而且熟悉总要有个过程。”胡晓洁有信心,不管多久,她都会让“陌生感”消失。

    从那时起,她每隔一天就会去阿扎提古丽家一次。阿扎提古丽不说话,她就主动找各种话题与她聊家常。阿扎提古丽听不懂时,同行的同事就帮忙做翻译。

    就这样,连续两个多月,她对阿扎提古丽家的情况和需求也越来越了解:由于自己普通话水平有限,再加上身患疾病,阿扎提古丽从未干过正式工作,但她丈夫当时的工作又不足以维持家用,阿扎提古丽就有了想就业的念头。

    为此,胡晓洁为她四处找寻合适工作,一边教她学说普通话,一边又利用下班时间,带着她去面试单位,一家接一家地争取机会。在经历了7家单位的面试后,终于为她寻得一份保洁的工作。

    去年,阿扎提古丽的小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但他的户口又不在本地,胡晓洁经过多方协调沟通,为他争取到了免费上幼儿园的机会。同时,还为他们申请上了低保及医疗救助等。

    一件件“帮扶”事情的落成,让阿扎提古丽和丈夫感动不已。如今,胡晓洁和阿扎提古丽早已以“姐妹”相称,“现在去她家吃饭,就跟回到自己家里一样。”胡晓洁开心地说。

    这将是场硬仗

    今年2月初,我市全面进入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胡晓洁所在社区也全力以赴应战。

    四十多天的时间里,每天查阅居民信息群、工作群,仔细核对居民订购的蔬菜、药品、日用品等物资,按照订购清单,将一袋袋食品、家庭用品、药品送往居民家中,再将生活垃圾清理干净,是胡晓洁和同事们的常态。

    但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是,和谐家园社区内有部分居民从事食品批发生意,大多都有库存,受疫情影响,年前的囤货无法正常销售,商户们害怕自己的血汗钱就此“打水漂”。

    “胡主任,我是2栋的居民,在批发市场卖水果,年前进的水果现在还在库房,也不知道坏了没有,我能不能去看一看?”

    “胡主任,我是4栋的居民,在市场卖干果,我的干果货物已经放在库房里半个多月了,我实在担心的很,万一要受潮了,可就全完了。”

    ……

    2月中下旬,一连两天,胡晓洁都接到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

    “不行,必须帮居民解决这一难题。”胡晓洁主动出击,完成当天所有工作后,她回到办公室,开始制定“帮扶”计划。

    第二天早上例会,她将连夜制作的“摸排统计表”发放至每个关爱联络员,“你们只有一天时间,统计所管辖单元内的商户信息,包括货物的存放点、库存、货品价值、预估经济损失等详细信息,统计好后立刻发送给我。”胡晓洁说。

    半小时布置完工作后,她开始联络街道、各个批发市场等部门和单位,一上午手机的电量已从100%掉至1%。

    经过多方支持、协调与配合,第三天一早,第一批商户得以在社区人员的陪同下逐个前往自己的仓库查看库存,并及时止损。一周内,在她的努力协调下,13户批发市场个体户因此及时止损累计金额达两万余元。

    黄顺容就是这批商户中的一员。黄顺容长年在博达市场从事蔬菜销售工作,并为酒店供应蔬菜。疫情发生后,酒店暂停了订单,她的生意也因此陷入困境。

    胡晓洁了解情况后,在社区内部以“微公益”的方式推出菜品订单,既解决了居民的蔬菜订购需求,又帮助商户度过了难关。

    “咱社区真没把我当外人,多亏了他们的帮助,不然我的菜就烂在店里了。”黄顺容说。

    “痛”并快乐着

    胡晓洁说,疫情防控期间,是从事社区工作7年来,让她对“痛并快乐着”这句话感受最深的日子。

    每天早上8时,一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办公室纯白色的屋顶。睡在不足1米宽的沙发床上,虽然已经习惯了,但还是会因为整夜无法随意伸展双腿而略感不适。

    “早上头脑会比较清晰。”胡晓洁说,因此,在早上例会前,她会将一天的工作按照“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且不紧急的、不重要且紧急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安排妥当,接下来就是一整天的忙碌,有时到了晚上,她的手或因长时间敲键盘和提重物,而抖得拿不稳杯子。

    但令她欣慰的是,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她先后三轮为辖区五十余户困难家庭成功申请资金及物资救助近2.5万元;帮助另一户“民族团结一家亲”对子申请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社区各族群众收获了温暖、脱离了困境,把民族团结的根深深扎在了居民心中,埋下了和谐友爱的团结种子。

    更让她开心的是,她的好姐妹阿扎提古丽,与丈夫沟通后,将丈夫全月工资的一半,共1000元,通过胡晓洁捐赠给了武汉同胞。

    “在我困难的时候,政府没有忘记我,如今国家有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当然也要出把力。”胡晓洁听着微信里阿扎提古丽丈夫的留言,眼睛湿润了。

更多>> 油城脉动

更多>> 油城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