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之美,不仅在于环境之美,更在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师生和员工在校园中快乐地工作、舒适地生活、愉悦地创造,校园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师生和员工的精神家园。”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校长牛瑞锋如是说。
近年来,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坚持“和美共生,幸福同构"理念,在学校党委的引领下,积极打造“精准化、人性化”后勤文化,力求通过优质后勤服务达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总务处负责人程治华和后勤工作人员杜峰利用周末时间检修桌椅。 本报通讯员 苏文秀摄
以师生为根本
提供暖心服务
5月26日,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学生张子月拿着一个简易工具,轻松关上了过去需要踩着椅子才能关上的窗户。
这个被该校师生称为“关窗神器”的工具由一根木条和两颗螺丝钉组成,螺丝钉打在木条一端,构成了一个便于发力的“小挂钩”,手持木条另一端,便可以利用小挂钩开关窗户。
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是该校后勤工作人员杜峰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师生所需后亲手制作的。工具虽然简陋,却解决了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一个大难题——该校窗户把手平均高度2米左右,过去师生开关窗往往需要踩在桌子或椅子上,有了它之后,大家便不再需要“爬高”了。
今年是杜峰在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后勤岗位上工作的第七年,每天晚饭后来学校看看各班门窗有没有关好,设备是否需要维护,已经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在学校工作的这些年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和学生看轻我们,他们给予了我们充分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所以我们更应该为他们提供舒适、温馨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环境。”杜峰说。
和杜峰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图书管理员巩盼。
2020年,巩盼在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合作物业公司的安排下,来到该校负责图书管理工作。
仅仅不到一年,她就根据工作实际,整理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图书整理法”。
“新书入库时,我会尽可能地将前言、目录浏览一遍,这样,当师生提出想查找哪一类型的书籍时,我就能给出相应建议。另外,我也会利用排架、整架、办理借阅、归还的机会,有意识地加深对书籍的记忆,以便于迅速查找书籍,提高工作效率。”巩盼说,工作中,她和学校师生建立了一种亲密、平等的服务关系,“我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为师生提供书籍借阅服务,更是要让他们在我的服务中找到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家园。”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图书管理员巩盼细心整理书架。本报通讯员 苏文秀 摄
以质量求发展
完善后勤保障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总务处负责人程治华介绍,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学校将后勤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建立起了让师生满意、助力学校发展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精细化、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服务目标。
“为了给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学校积极与有资质的物业公司、安保公司、食堂餐饮公司等第三方企业合作,仅物业服务一项,便涉及维修、运行、消防、图书管理等10个工种。” 程治华说,学校后勤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主阵地,在后勤工作人员上岗前,学校会对人员资质进行全方位考察,工作人员上岗后,由总务处根据学校相关要求,统一进行标准化管理。
“后勤工作也是教育学生的载体,后勤人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教育者,是不站讲台的老师,因此应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这就要求后勤人员也必须要同教师一样给学生以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 程治华介绍,为了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学校首先加强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爱党、爱国、爱校、爱岗教育,使后勤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不妄自菲薄;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并通过宣传栏、座谈会、集体活动等渠道,提高后勤人员对师生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水平;第三,积极了解后勤人员的生活困难并给予帮助,在校园中形成尊重后勤人员劳动的风气。
多种举措并行,该校出现了越来越多对学校有“家园情怀”,真正将师生所需放在心里的后勤人员。他们不仅保障着校园内各类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也用热忱的服务为师生提供了暖心窝的情感保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鲜明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