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陈晓丹

    2月18日,苏翊鸣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

    本届冬奥会中,这个被网友们称为“天才少年”“雪上苏神”的男孩,凭借高超的滑雪技巧,一举夺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金牌和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银牌,一金一银两块奖牌,也成了他送给自己最好的成年礼物。

    网络上,不少网友好奇,是怎样的家庭培养出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

    18日当天,《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本届冬奥会开幕前,苏翊鸣的妈妈给他写的一封家书——

    “以前也总有人不解地问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怎么舍得让他去练这个?可我也只能回答他们,孩子太热爱了,做家长的必须全力支持啊。”

    “你最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正是你从4岁起的永不言弃,造就了现在更强大的自己,让你可以更从容地面对人生中扑面而来的一切境遇。”

    从这封饱含深情的信件里,网友们得以看见“天才少年”背后的故事和蕴藏在奖牌里的教育理念。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托举,这种支持不单单在于经济方面,更有精神上的认可和鼓励。在苏翊鸣的父母看来,尊重并支持孩子的梦想,让孩子做自己,便是做父母的初心。

    让孩子做自己,说起来简单,可实际上并不常见。

    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面临抉择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们在谈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仿佛很遥远。这可能就是因为在家庭生活中,孩子长时间是被父母决定和塑造的,从而缺乏对自我的认知。

    笔者认为,让孩子做自己,首先需要父母真正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当作自己的衍生品和附属品。

    有些父母表现得很尊重孩子,可当孩子说出自己的选择,父母又会皱着眉问:“你想清楚了吗?”如果孩子放弃了选择,父母又会说:“爸爸妈妈答应过你,是你自己决定的。”

    有些父母则习惯于将自己的梦想和意志强加于孩子的身上。“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你得为爸妈争口气。”“我们付出这么多,就是希望你有个好未来。”……这些话成了孩子表现出抗拒和迷茫时,最常听到的声音。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又怎么能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呢?

    家长只有通过激发孩子天性中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世界、自己和他人,帮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拓宽视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可能学会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继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获得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

    其次,让孩子做自己,绝不是无条件地溺爱和放任,而是要引导他们更加务实地向着预定目标不懈奋斗。

    不久前,笔者看到一个视频。视频里,一个小女孩对爸爸说,自己将来想成为清洁工。

    年轻的父亲并没有用“没出息”这样的词去贬低女孩的愿望,而是温柔地问她:“为什么呢?”

    女孩说:“因为清洁工可以扫地,能让地球变得更干净。”

    父亲说:“做清洁工要很勤劳,所以你要养成勤劳的习惯。清洁工还需要有好的体力,所以你现在吃饭要积极一点。”

    简单的对话中,父亲不仅表达了对女儿愿望的支持,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女儿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素质。将来,无论小女孩从事什么职业,这些优良品质都会让她受益终身。

    诚然,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培养出一个“苏翊鸣”,但我们至少可以支持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他们有自己热爱的工作,有自己想看的风景,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和男孩,有自己渴望的憧憬……帮助他们去真正审视和了解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推动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笔者认为,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

时间:2022-02-2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