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雪 (市第六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德育教育已呈现出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学科中渗入德育教育(课程思政)势在必行,为满足新时代育新人之需,我在数学课程中践行着这一理念。
例如,在讲述数学发展史时,我会注重“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适时将德育与数学知识相融合,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可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刚教负数时,我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中对“负数的认识”,去查阅关于负数的材料,使他们通过阅读了解到,负数的发现和使用最早是在中国,这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中学数学内容丰富,在相关的课堂互动中,我会引领学生查阅《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关于三角的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九章算术》等数学发展的资料,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史的绵长以及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方面就有辉煌成就,这些真实典型的事例,既可以唤醒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又能砥砺学生勇于攀登的顽强意志。
我认为,在数学知识传授中,德育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这就要求数学同行深悟教材实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将其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课堂环节之中。
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我选取了近10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变化情况,让学生们通过数据对比,统计图线的观察,从而感受到我国经济指标逐年递增,人民生活水平的“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由于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很高,所以与其他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因而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困惑多多。
基于此,我经常将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数时,我会给学生看一些古人拿绳结计数的图片,感受数的由来;学习负数时,给学生展示温度计量,因为零下的数值没办法表示,所以引入负数等等,以便让学生们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的。这样,学生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就有所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逐步提高。
德育教育不受限于课堂内,可与课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让学生对班级破损的桌椅进行修复,通过动手操作,他们既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更全面地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不能随意破坏公物,发现公物损坏要及时维修,这也是一种良好品质的体现。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因地制宜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自己执教阅历和经验点燃学生对美好的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