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化、故事化、趣味化,短视频受到青睐
●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引发家长担忧
●正确引导,合理利用可帮助学生成长
近来,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日益火爆,以碎片化传播为形式,融合技能分享、幽默搞怪等内容的短视频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流行元素,成了青少年的“新宠”。
“一开始看别人拍的各种创意视频,觉得很有趣,后面每天都要刷一刷,没有个把小时根本停不下来。”8月10日,我市高二学生小陆在采访中对记者说,自己从去年开始成为了一名“抖音迷”,每天“刷”短视频成了她生活中极大的乐趣,同时,她也尝试自己拍摄上传了十几条视频。
小陆的朋友,17岁的“山风”对此也深有感触。“每天晚上,打开这些短视频应用已经成了我的睡前标配。”她说,短视频时间不长,各有特色。“年轻人生活环境不同,喜好不同,因此关注不同的视频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视频火起来。”
虽然初衷是为了放松身心,不过,青少年对短视频的热衷也显现出了一些弊端。
市民王女士说,自己的儿子今年开学就要上初三,但孩子在暑假时表现出对短视频的沉迷让她开始有些担心他今后的学习。“他马上要经历中考,我们作为家长确实很怕这些视频会分散他的时间和精力。”
王女士的担心并不是个例,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调查数据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虽然针对这一问题,抖音、火山、快手等短视频APP都开设了“青少年模式”,但家长们的担心始终没有被彻底放下,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短视频,为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市第一中学影视技术课程教师认为,短视频应用之所以广受青少年欢迎,归结起来的原因是“简短化、故事化、趣味化”。
她说,青少年既是知识学习与教育的主要人群,也是新传播技术的“主力军”,作为教育者,可以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们喜欢的短视频发挥出教育功能。
“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去观看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短视频,然后教会他们如何创意、制作出好的视频。”她说,通过合理地把关,能够让短视频成为青少年分享生活中真诚的、热情的感知与想象的空间,并鼓励他们从这种新兴的模式中学习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