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追求表达艺术 优化教学语言

    ●万海峰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

    每年我都会听许多课,校内外、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我发现,同样的课,有的教师上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有的教师上得妙趣横生,有滋有味。

    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教师教学语言的高下之不同。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僵化呆板;有的教师语言优美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如上海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在语文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强调:“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辽宁的魏书生老师讲课时,口语化的语言很接地气,而书面化的语言又很诗意,信手拈来,妥帖得体,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语言的驾驭上,他们都用功极深,造诣颇高。

    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好例子。小白老师讲《小团圆媳妇之死》是这样精心设计开课导语的:

    “萧红,一位历经多重坎坷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梦回童年,回忆起曾经在故乡发生的点点滴滴,将这些回忆经过自己的笔端,凝聚成书,这本书就是《呼兰河传》。《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此、长于此的小城作传。我想,对于这个带给她童年回忆的地方,她一定有很多想要说的,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其中的节选《小团圆媳妇之死》与萧红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尝试着读懂《呼兰河传》。”这样优美的语言,当然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素养也浸润和熏陶着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不仅关系到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如此。

    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过语言关。

    笔者所谓的语言关,并非普通话,而是指教师在讲课时,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声音洪亮;语速适当且富于变化,生动诙谐,不结巴、不啰嗦、不平淡;注重学生反应,不自说自话,尽量不说空话套话和废话。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有艺术含量,列夫·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说过,“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艺术的语言倾倒学生、征服学生,唤起学生的共鸣,构筑融洽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打造活力课堂。

    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勤于挖掘自己语言方面的潜能,努力使自己在三尺讲台上激情四射、妙语连珠、娓娓动听、谈吐不凡,努力使课堂迸发出语言的光华而魅力无穷。

时间:2019-07-2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