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讨论升入小学这件事?入学前孩子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们又应该做哪些准备?克拉玛依区教育局“路静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路静和克拉玛依区南林幼儿园相关负责人于佳怡针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题1 要不要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路静:孩子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其实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还有一些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唐诗、运算、英语等相关知识,这种做法也不足取。一方面,尽管一年级的知识简单,但是家长未必能正确地教给孩子,如果家长采取了不适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法,往往容易降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掌握了本该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后,在课堂上听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质量。
因此,建议家长不要在意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例如,可以让孩子看图说话,引导孩子运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朗读图书,并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在孩子的房间中摆放随手可取的带字书籍和书写工具,随时随地和孩子一起认读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文字;利用超市排队长龙、屋顶的模样来和孩子一起学习,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问题 2 如何树立规则意识?
路静:培养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不仅对其愉快学习、生活、交往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社会性适应。
首先,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共同遵守。如:进屋先敲门;遇人礼貌招呼;安静倾听,适时表达;犯错后真诚道歉等。
其次,要保持家庭规则的一致性与相对稳定。规则设立后,家里每个成员都应自觉遵守。
第三,告知孩子一些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做法,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与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制定的规则,要慢慢增加难度,由少到多,让孩子逐步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
问题 3 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于佳怡:良好的家庭学习与生活环境创设是家长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任务。
这其中包括整洁、安静、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富有鼓励、支持、民主气氛的人文环境。
在物质环境方面,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布置一个他们喜欢的学习小天地。可以选择高度合适的书桌和椅子,在书桌上放置和孩子一起挑选的台灯、闹钟等;准备一个小书橱或书架,里面放上您和孩子一起挑选的适合孩子阅读的有趣、有益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经典童话等);准备一个有多个抽屉的柜子,和孩子一起为每一个抽屉贴上标签。抽屉里分门别类地放入孩子学习所需的文具,同时应保证这些文具是朴素而实用的,避免太过华丽的文具分散孩子在学习时的注意力。
在人文环境方面,可以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小天地的原则。这既是习惯的养成,也是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传达您的理解和信任。
另外,要营造亲子互学、共同读书的氛围。可以和孩子相伴看书,沟通时,建议对孩子温言软语但不纵容,多引导性语言而避免粗暴和简单。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奖励表,积攒代表进步的红星,鼓励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问题 4 如何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于佳怡:首先要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为减少孩子刚入小学时的陌生感、焦虑感,家长可以向孩子介绍自己当年上小学时的趣事;可以带孩子到即将就读的小学参观,观察小学生上学、放学、升旗仪式的情景,还可以让孩子认一认即将就读的小学的校名和门牌号……总之,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学生活。
二是激发孩子对上小学的憧憬。可以和孩子玩“倒计时”游戏,在挂历或台历上圈出上学日期,每天算算距离上小学的天数。还可以带孩子挑选他喜欢的书包和学习用品。崭新的书包、漂亮的文具可以激起孩子入学的兴趣和愿望。
三是鼓励孩子进行角色转变的演练。为了尽早唤起孩子小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有意识地称呼孩子为“某某同学”,促进他形成作为小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和孩子玩“上学”的模拟游戏;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契机,激发孩子做“小学生”的自豪感,如称赞孩子“你长高了,就真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祝贺你!”“你能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了,真能干,像个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