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庆祝市第一中学建校60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这是一场师生共同受益的变革
——访第一中学退休教师李晓梅
陈晓丹 陆辛儿

图片由本人提供 李晓梅。

    2002年1月,李晓梅来到市第一中学担任党总支书记,主要负责当时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党建工作。

    2017年,李晓梅退休,回望自己在第一中学工作的15年,她感慨于这所学校在教育转型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坚定无畏,也由此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来到第一中学后,李晓梅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

    例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她认为,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规定“压在桌上,挂在墙上”,不如想办法让教师们更深刻地记在心里。

    为此,李晓梅为教师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这次培训中没有生硬地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视频,让老师们体会到了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

    这次培训也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回想起这次培训,李晓梅十分感慨:“在学校,教师会用自己的力量尽量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可是,教师也是普通人,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教师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的精神状态不佳,也容易给学生造成影响。

    在工作中,李晓梅发现,很多教师往往都是一头扎进教学中,忽略了休息和放松。

    “教师都没有活力,学生怎么积极向上?”为了丰富教师们的生活,在李晓梅的提议下,学校组建了校园排球队和乒乓球队,让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其中。

    那之后,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教师们运动的身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没有好身体、好心态、好精神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老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有每一位老师都愉快的工作、健康的生活,学生才能快乐的学习。”李晓梅说。

    从疑惑到观望再到感悟

    2013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中学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办学,走上了全新的教育转型之路,传统教学模式随之颠覆。

    选课走班,一生一课表;学科教室,师生零距离;课程研发,国家课程校本化;打破边界,人人都是育人者……一个个崭新理念刷新着老师们的认知,同时也对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以及自我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没有班主任、没有固有的班级,孩子和家长最初感到慌和乱,老师们没有信心,连我也疑惑,这种模式真的能落地吗?能在一中实施吗?”李晓梅说,最初,她对这种变革一直秉持着观望态度。但慢慢地,她开始改变了。

    “社会的发展给传统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市民对于教育领域的关注也告诉我们,在岗位上必须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抛下。跨出这一步很难,但我庆幸赶上了时代的变革。”带着这样的想法,李晓梅前往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这次学习给她带来了极大震撼,也让她对第一中学的转型有了更多信心。

    “过去我们总说因材施教,可在‘一个老师一本书,面对全班四、五十个学生’的情况下,怎么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而在转型后的学校里,因材施教四个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彰显。”李晓梅说,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尤其是课程缺乏选择性,无法支撑学生获得全面而个性的发展。转型后的学校则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态,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带来了可能。比如,过去学校策划一场活动,很可能最终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而现在,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只需要告诉他们一个主题,学生们就能够拿出多种方案。

    与此同时,教师主动变革的意识和资源研发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也在这场变革中找到了自己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教育理想被唤醒。

    寄语一中建校六十年

    李晓梅说,在过去的岁月中,第一中学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如今的第一中学“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教育教学工作一直处在全市乃至全疆前列。相信在未来,第一中学一定还能够取得更大发展,为克拉玛依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时间:2019-06-1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