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开拓国际化视野 培养复合型人才
——市高级中学国际部办学成果展示
陈晓丹 徐 婷

高级中学中加班2019届录取榜。

中加班教师正在为学生上化学课。

中俄班学生进行俄语口语大赛。 本版图片均由市高级中学提供

    为了提升我市的教育品质,为有志于留学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2012年,市高级中学校创办国际部,迈出了普通高中国际化的第一步。

    近年来,该校国际部招生、办学水平平稳发展,从这里走向国际名校的学生人数也日趋增多。

    今年,国际部的在读学生人数达到159人。

    截至目前,2019届50名学生已全部拿到了国际大学录取通知书。其中,30名学生被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国际名校录取,被录取的专业包括:材料工程、数据分析、营养与食品科学等,一些学生还获得了数额不菲的奖学金。中外合作办学成果渐成规模、渐入佳境。

    留学需系统准备

    在我市实行公办普通高中免学费教育政策的背景下,为什么要花费额外的开销,让孩子来国际部读高中,这是该校副校长赵国胜作出解答。

    “一些家长困惑的是,如果孩子在学校成绩足够优秀,也通过了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那么在普通高中一样可以申请去国外留学,到国际部就读有必要吗?”赵国胜说,从这样的疑问中,他发现了一个现象——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不少家庭都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计划,但很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而专业的准备。

    “在学校成绩优秀,并不代表适合出国留学。”赵国胜说,由于教育制度上的区别,中国学生更注重课本知识学习,知识点学得比较深,应试能力较强。而国外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交流技巧和创新思维。

    这种差异也会造成留学生在学习上的不适应。

    同时,出国留学的孩子还要面临适应社会环境、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多种问题,很多事务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这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也时常能看到不少留学生因为无法适应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改变,最终选择放弃学业回国的例子。”赵国胜说,国际部则为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架起了桥梁,让学生既能出得去,也能走得好、立得住、飞得高。

    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学生们除了课本知识和语言能力外,能够在国际部收获的宝贵财富。

    在这里,教师不会给学生生硬地灌输知识,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脑、动手,教师也会强调让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将其实践。

    此外,学生们在和外教沟通的过程中,也能够更进一步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提前适应国外的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为今后留学奠定良好基础。

    赵国胜说,当孩子通过长期系统准备而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和品格素养的时候,出国留学才会真正有益于他们。

    培养独立思维

    5月22日,国际部中加班戏剧节和电影节拉开序幕。

    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上演了精彩的小组戏剧,还带来了24部自编、自导、自演的英文微电影。

    这一活动也是中加班的特色,旨在让每个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大程度地展现自己独有的风采。

    中加项目主管吕玲玲介绍,中加班是高级中学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加拿大派特森国际教育集团合作的项目。

    “在这里,学生们能够进行和加拿大高中一模一样的课程教育,相当于在家门口留学。”吕玲玲说,中加班使用的教材与加拿大高中完全相同,课程均由加籍教师进行全英语授课,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则配有中方教师辅助教学。在考试、升学等方面也与加拿大高中一致。

    学生在学校修完加方课程,参加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统考,成绩合格就可获得该省教育部门颁发的高中毕业文凭。

    “很长一段时间,提起中加班,很多家长都下意识觉得这些孩子成绩不是很优秀,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吕玲玲说,从某种角度来讲,读“中加班”比读普通高中更加辛苦。

    她说,“中加班”采取的是国际通行的“学分制”考核办法,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报告、合作态度、探究能力、情感道德、兴趣特长等)和考试成绩。就读“中加班”的学生必须时刻努力才能保持稳定的表现。但也正是这样,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才得到了充分锻炼。

    学生尹雨佳的母亲对此深有感触。

    她说:“2016年9月,女儿成为了中加班的学生。第一学期,她还不太适应这里的教学模式,有点力不从心,但到了第二学期,女儿明显进步了。2017年暑假,我要送她去北京上雅思辅导班,刚进机场安检处,发现学校的外教正与安检人员交流,但沟通不畅。这时,女儿自然而然地充当了外教与安检人员间的翻译,顺利地解决了问题。2018年第二学年,女儿自如多了,她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更愿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例如去社区给居民们表演舞蹈,成为克拉玛依马拉松志愿者,暑期到德国人开的餐厅当服务生等等,这一年女儿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她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也有了很大改变。”

    开展多样活动

    在该校国际部,中俄班也是一大亮点。

    中俄班为中方高中学历课程班,引入合作方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附属高中的俄语以及数、理、化、生等课程。学生毕业成绩合格后可直接申请合作方或其他俄罗斯大学。

    中俄班项目主管康芳芳介绍,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高级中学为中俄班配备了各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为主要力量的教师团队,负责中俄班中方课程的教学工作。俄方课程则由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派出的俄罗斯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不同于英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俄语是一个完全陌生且空白的领域,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度过语言关,成为了老师们的教学重心之一。

    于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就成为了首选。

    在中俄班,除了进行日常课程之外,普希金诗歌朗诵大赛、俄语演讲大赛、《走进俄罗斯》讲座、俄语国际听写大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们搭建出了学习俄语的良好平台。

    学生丁思雨感慨地说:“多样的活动让我们用更有趣的方式学习俄语,增强了我们对俄语的兴趣。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我们更加向往即将到来的俄罗斯大学生活。”

    “如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经贸交往日益频繁,作为‘语言桥梁’的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看到了未来新疆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前景。意识到了让孩子学习俄语的重要性。”康芳芳说。

    植根传统文化

    那么,是否接受国际课程,就意味着减弱甚至忽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呢?

    赵国胜的答案是,不仅不能,反而要更加重视。

    在国际部,除了日常的外方课程之外,还将语文、政治、历史等文化课程纳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外,国际部的德育工作与普高部一体化,高级中学每年举办的“红歌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等德育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们要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备本土情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条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让孩子在出国前多感受传统文化,对他们开发自身潜能,发掘自身优点,提升自信心方面很有帮助。”赵国胜说,国际化人才首先应该是中国化的人才。一个中国学生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特色,要保持国际化竞争力,就必须在理解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夯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

    收获丰硕成果

    和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以及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让国际部的学生收获了累累硕果。

    在中加班,2015届毕业生36人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共139份;2016届29名学生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共101份;2017届17位学生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66份;2018届43名学生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共170份。其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多所大学都是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

    在中俄班,学生们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俄语国际听写大赛基金会主办的俄语国际听写大赛中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2017年,克拉玛依曾获得除俄罗斯外的外国参赛城市中排名第四的好成绩,参赛45人中,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中俄班学生占到近一半,多名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关链接

    一、招生对象

    面向全疆招生,户籍、地区不限。招收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生活和学习上有较强的自觉性,考虑今后出国深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在读高一学生。

    二、报名时间与方式

    报名时间: 2019年1月2日至6月30日。

    报名方式:

    电话报名:拨打各项目招生老师电话,按照教师要求填写报名表及相关材料。

    QQ群报名:每个项目都有QQ招生咨询群,考生或家长可以通过QQ群了解招生情况,按照要  求填写报名表及相关材料。

    现场报名: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材料直接到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国际部(综合楼)相关项目负责人处报名。

    注:报名学生需填写报名表、提供近期两寸免冠照2张,身份证、户口簿的原件和复印件。

    三、咨询电话与报名QQ群:

    中加班:  

    15899895196、13689988250

    QQ群号: 658987907

    中俄班:13519907356

    QQ群号: 538667285

时间:2019-06-03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