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市教研所发布了我市高考“三模”评卷分析结果:我市考生在三模中各学科成绩提升幅度均较为显著。但学生复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5月14日,记者前往市教研所,向此次考试的阅卷教师、教研所相关负责人冯祥杰了解了有关情况。
冯祥杰介绍,从此次考试成绩来看,学生们的分数相比一模、二模普遍有明显提升,尤其是高分段人数明显增加。
“这次考试中,我市理科最高分数达到672分,理科600分以上的学生有近三十人,文科也有2人突破600分。根据此次成绩分布情况,综合我市学生以往在自治区考生大数据平台中的定位,预估今年本科分数线在380分左右。因此本次模拟测评数据表明,我市学生的本科上线率还是比较高的。” 冯祥杰说。
同时,在阅卷和考试数据分析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考生备考复习中有效解决。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科发展不均衡现象在有些学校比较突出,学生备考应试策略仍需科学指导。比如:文综、理综考试中,学生在如何安排答题学科、不同题型时间安排、答题要点清晰表述等方面还不够合理。
第二、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阅卷中能够明显发现,语文、数学成为拉开学生分差的具有区分度的学科。
语文方面,根据高考的新要求,试卷阅读文本长度和阅读信息量相比以往明显增加,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能否快速、准确地提取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很多试题内容表面上看考的是学科知识,但实际上更多考查的是学生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素养,这都成为拉开语文分数的主要原因。
数学方面,从答卷情况来看,可能前期备考过程中,部分学生过早给自己设置了水平层级定位和作答题型,在考试中,对一些难度稍大的综合题具有畏惧心理,放弃作答。但如果按照高考要求分步拆分、逐步作答,本是可以拿到一定分数的。
第三、答卷书写不规范。从阅卷整体情况看,各学科都出现了学生不按要求在指定区域答题、出错时随手乱涂乱改、不使用规范的画图工具作图、使用的笔墨迹太粗等问题,最终造成评卷困难而失分。
第四、科学规划考试答题时间还需在训练中有意识调控。从几次模拟考试的试卷作答情况来看,几乎每个学科都有学生试题前半部分答得很好,但越往后的题目,作答显得越仓促,书写也越凌乱,这表明在答题时间安排上存在有“前松后紧”的问题。
冯祥杰提醒考生,在最后半个月里,学生一定要准确分析自身优势和短板,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适应性训练,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答题策略。做好回归教材、回归知识体系的工作,熟悉概念、夯实基础。对于高频考点涉及到的基本思想、典型方法、基本技能要熟知。另外要加强查漏补缺,低频考点力求减少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