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晓丹 摄 第六中学课程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学习尤克里里弹奏。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兴趣,为他们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市第六中学根据课程开设情况以及学生实际需要,举办了体、艺、技分类课程体验活动,一千余名学生参与了活动。4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第六中学发现,体验活动更像是一场精彩趣味的“游园会”,学校中的体育馆、心理活动室、机房、足球场等地都被充分利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体验尤克里里、flash动画制作、剪纸、书法、电子音乐、羽毛球、实心球等19种课程项目。
这些互动性的体验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发掘自身特长和能力的平台。
在体育馆,十几名学生围坐在尤克里里课程教师徐丹的身旁,在她的指导下弹奏出了美妙的旋律。“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尤克里里,看得出他们非常喜欢,也非常期待。”徐丹告诉记者。
和徐丹有相同感受的还有滑翔机模型制作课程教师吴为安。
“从上课情况来看,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强,领悟力也不错。”吴为安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在对一门课程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门课,此次活动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初一学生孙悦宁和刘雨欣出于对音乐的兴趣在上午的活动时间中,分别体验了电声乐队、吉他等课程,她们说:“多体验一些课程,能帮助我们今后更好地进行选课。”
“丰富多彩的体验课程不仅让孩子们过了把瘾,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打字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电脑操作热情;教育戏剧课程让学生在互动关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表达能力、交流交际能力及角色意识;书法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心活动课程让心理健康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参与活动的学生所认可和接受;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比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同作战精神……”该活动负责人介绍,不少学生都是提前做好“功课”而来,通过体验,他们对课程的理念、教学情况都已有所了解,大大减少了将来选课的盲目性。
该负责人说,不同的体验课程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各模块课程的理解,为他们发展兴趣与特长精准地找到方向与目标,同时也为学校分类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贵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