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逸文(市教研所)
做了很多年的老师,我依然觉得自己不会娱乐、缺乏爱好,很多时候属于保守刻板的人,这绝不是件好事。阅读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有广发的阅读视野,同时也要有有趣的生活情韵。我发现越是大学问家,越会玩生活。学会如何玩,也是教学设计的学问。
和学生一起玩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的阅读任务,就需要依托各类趣味化的活动、真实的生活情境来达到效果。和学生一起玩写作,常常为小说构思搅得神思迷乱,甚至浸入剧情又无法自拔,于是明白需要常常让自己进入烧脑状态。
浸入式的教学状态,让教师拥有了和学生更多的对话权利。
阅读如何以合适的活动展开呢?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突破的关键点。我们想落实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就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的语言,并感受语言独特的魅力。主题式批注、填写学习任务单、小组合写论点论据表等方式,都是在告诉学生:所有的发现必须建立在尊重文字的基础上。
在锻炼思维发展与提升上,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则是构建思维导图、情节脉络图、人物关系图、阅读思维影响图,以及分组主题辩论、小组批注交流,阅读质疑式写作等,目前这类活动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这类人物众多的作品,做个人物关系图来理一理;想让人物之间有个分类比较,那就做一套游戏卡,按照类别对应花色进行归类;如果已经阅读了几本书,了解很多传奇人物,不如整合再比对,来个大洗牌,重新归类。
这个归类的过程着实要经过一番思考。例如,如果对《史记》中的人物做一分类,请问吕不韦这个杂家该属于哪一类人物呢?说谋士也勉强,说将相也和谋士的概念交叉……我们追求的绝对不是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中,能不自觉地思考人物形象,和各个形象之间的差异。
当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学生会将阅读素材综合运用于写作。在之前举办的北大培文杯作文大赛中,一名学生就充分调动了阅读教学中的必读书目,借鉴了鲁迅的小说《长明灯》、余秋雨的散文《莫高窟》以及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构思深刻而自然。这些无不是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的巨大促进作用。
玩阅读,是一种看似轻松,却能参透阅读本真的状态。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发现每一个孩子内心渴望的情感,设置生活情境,从而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