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我市教育部门正式发布的2018-2019学年《克拉玛依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显示,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均呈现出增长趋势。
“立仁爱之德,树担当之人”,我市目前唯一的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正门口的石碑上鲜红的启功体大字,让人一进校门就不自觉地感受到身为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
2019年4月底,全市以德育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将在这所学校举办,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和承办方,将邀请北师大德育教育专家、北师大教育集团晨曦片区校长、老师,克拉玛依市校长、老师参与其中。
本周,记者走进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亲自感受着这所学校的德育氛围和成果。
德育教育专题化
走进校园,看不到学生丢弃的垃圾;在学校的卫生间中,再也闻不到一点烟味;碰到任何一位学生,他一定会主动向老师问好。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初中二(2)班主任陈春燕:“总觉得北师大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们不一样,精神状态平和近人,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要让进入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完成完整的德育教育。”朱鹏是该校德育专题教育策划者,他说,“要想做好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为学生的全面和长期的发展做打算。”
朱鹏从教30年的时间,对学校教育做了很多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就发表了六篇,德育是他的研究重点。此前他通过多年累积的从教经验,主编的《中小学品德素养专题培育》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整合“名人名言”“文章选粹”“经典案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德育教育素材。
“这根本不够。”朱鹏说,一年多后,通过学校定期监测结果比对发现,碎片式的德育教育和枯燥的理念灌输形式,让学生缺乏体验感。同时他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父母离异的情况多,且家长管理方式比较粗放,不良的家庭氛围成了德育教育的阻碍。
“这样无法真正达到让德育落地生根的效果。”朱鹏看着一行行监测数据,心情无比沉重。
于是,朱鹏成立了德育专题研发小组,并召集学校老师,自愿报名参加研发工作。
小组成立后,每组教师将《中小学品德素养专题培育》一书作为蓝本,结合本校学生个体情况设计不同方案,作为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的指导范本。
由此一来,德育主题班会成了学生的舞台,老师则成为幕后支持人员。
德育班会显成效
“自律是一条隐形的鞭子,这条鞭子能够鞭策我们使我们进步,提升自我,完善自己,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优秀……”4月10日,初一(5)班班长黄梓伊在自律主题班会上,为大家介绍了学生自律的好处。
同一时间,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分别开展了以环保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班会上,初二学生贾桔琳现身说法,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例,向大家介绍了污染环境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方法;高二学生在班会中集体上演情景剧、脱口秀,呼吁同学们共同保护环境。
据了解,自2018年9月起,该校全面推进品德素养专题培育工作,开展了以“理想教育”“感恩教育”“自律教育”“诚信教育”为主题的24个德育专题教育活动,主要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班会大多由学生自主规划,会场可以是室外、操场、报告厅、教室甚至校园的菜地等等。如今,在由学生们自己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里,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讲故事、说相声、打快板和演小品,还有演唱歌曲和演绎情景剧等多重体验形式。
初二(2)班班主任陈春燕认为,每周进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并非例行公事,作为班主任,将讲台交给学生,老师转为幕后指导,这样获得的“教育”效果,是普通“说教”所达不到的。
初一(1)班班主任李潇潇也深有感触,她说:“有一次‘自律班会课’上,学生自己制作、讲解了题为《苍蝇的一分钟生命》短片,在观看完短片发表感想时,一位平日里不修边幅的男生发言说‘一分钟可以做一些事,但也可以一件事都不做。时间就像水海绵,如果你努力就可以挤出来水;时间就像沙子,如果你不好好把握它,它就会飞逝’。班会结束后,他快速收拾书包、清理抽屉卫生,离开教室,如今,他以前的坏习惯在一点点改变,这让我非常惊喜!”
此外,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们成长了不少,初二(3)班班主任邢雪感慨:“学生知道我们将开展《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时,负责的同学提前一周就已把PPT做好发给我,我只需给一些建议。”
班会课上,孩子们的表现出乎邢雪的意料,孩子们不仅清楚地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而且了解父母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的颜色,更知道父母最常说的话,最大的心愿和工作的艰辛……
“每到周末,我都能看见家长们发孩子们做家务的照片,心里暖暖的,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对父母感恩的最好表达之一吧。”邢雪说。
与家长组成联盟
让老师们惊喜的是,把德育工作交给学生,学生不仅在体验中受到心灵的启迪和熏陶,同时真正理解了德育内涵,为自己种下了优良的种子。
但老师们一直困惑的是,一些家长的不理解是个大问题,有些孩子在学校熏陶下做得很好,回到家就“打回原形”,无法养成固定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朱鹏要求专题研发组的教师们,通过学校家育合校平台,为家长推送德育工作方案以及德育工作阶段性成果,并成立家长小组,定期来校开会。
“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学校在做什么,并且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德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
对于个别不配合的家长,老师们通过电话联系、邀请家长到校,甚至亲自家访。
家长们见到学校老师“上门”,感到有些意外:“没想到学校这么重视这件事。”终于,这些家长尝到了德育为家庭带来的甜头,他们也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大支持者。
一位家长反馈说:“我家孩子脾气像我,特别不好,我和他经过学校氛围感染之后,家里和睦多了,这真得感谢学校!”
学生充满文化自信
在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的走廊里,能看到有关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二十四节气等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气的学生绘画和手工作品,这些,是学校将德育工作和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的学生实践活动成果。
近年来,该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传统文化大讲堂、传统文化实践课等教学活动不断涌现,为学生输送精神养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践活动负责教师王静介绍,学校在传统节日都会举办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参与,例如,在春节开展孝亲活动、清明节开展纪念先祖和先烈活动、重阳节开展敬老感恩长辈活动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后,还组织学生自发创作绘画及手工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明白传统节日的内涵,既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又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共收到4个年级25个班级近百份推荐作品,经过两个星期的筛选,我们欣喜的发现,同学们的创作兴致很高,作品质量也很高!”王静说。
目前,在走廊中展出的众多作品中,初二(1)班马璇小组创作的作品较为突出,经常吸引同学们驻足观看学习。
马璇介绍,小组为了创作《橡皮篆刻中国24节气》这一作品,小组同学一起准备了专用刻章、橡皮、刻刀,并用行草字体通过镜面呈现的方式篆刻了节气名称,再用各色印泥将刻章印在黑、白两色底卡上,在底卡上呈现出清晰可见的行草节气名称,如此一来才能做出一个个精巧无比的24节气牌。
初二(2)班学生张庭轩说,自己通过同学们的作品,才真正记住了3月21日春分是我国传统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我开始查阅和关注其他的节气,才发现我们国家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崇洋媚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人人有责。”
今后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德育教育成果,并持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相关课程体系,细化德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