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中学学生绘制风筝。本报记者 陈晓丹 摄
色彩斑斓的戏剧脸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可爱别致的小兔子……3月29日上午,在第七中学初一(1)班,36名学生展开想象,任意挥洒笔墨、油彩,绘出了一只只充满童趣、独一无二的风筝。第七中学美术教师万新红介绍,为了弘扬我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并在结合课本教学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春天的情趣,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第七中学初一学部尝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美术课中自己动手绘制风筝。
绘制风筝的课程也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是学生绘画主题发生变化。“从前我们谈到画画,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日韩漫画,但从这段时间上课情况来看,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将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自己手绘风筝的主题。比如,有的学生画了水墨荷花;有的以诗词入画;有的画了传统的京剧脸谱;还有的画了女孩身着汉服放飞孔明灯的画面……”万新红说,只有学生们真正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会将它们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
第二,是将美术课和体育课相结合。万新红说:“以往美术课和音乐课结合较多,这次是我们首次尝试和体育课结合,等学生们的风筝全部绘制完成后,他们将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放飞。”
这样的课程设置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以前我从来没有自己画过风筝,感觉新鲜又有趣。”学生黄翎瑶说。
“大家一起合作画风筝,不经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蒋测煊说。
万新红说,通过手绘风筝,不但能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