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一名家长发来邮件倾诉教子苦恼
孩子犯了错,到底该不该打?
陈晓丹

    “ 我儿子今年10岁,平常非常调皮,常常惹祸。孩子倔得很,给他讲道理,他听不进去,我们也不能动手打他,每次只能自己生闷气,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3月12日,我市一名“80”后家长给记者发来邮件,说自己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孩子了。

    记者了解发现,面对如今的孩子,年轻的父母们要么以说教为主,要么以奖惩、许愿等方式进行教育。不少家长都遇到过这种问题:随着孩子成长,当孩子真的犯错时,放不开手脚,处在了管严了不对,管松了也不对的尴尬境地。

    市民郭晨光就属于“许愿型”家长,他坦言,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只有当孩子好好听话,他和妻子才会给予相应的奖励。

    “比如,我会告诉他,如果他能早点把作业做完,就奖励他出去多玩一小时;如果考试取得进步,就奖励一些零花钱。”郭晨光说,自己与11岁儿子已经达成过很多个类似的口头协议,他认为,这种方法目前来看还算奏效,但他也担心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其愿望也会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种方法总有一天会失效。

    市民张珍惠则属于“讲理型”家长。“我小时候犯错了肯定是要挨父母打的,有时候打的还特狠,所以当我有了孩子以后就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动手打孩子。可是现在看来,这真的需要极大忍耐力。”张珍惠说,为了践行自己绝不打孩子的初衷,当女儿犯错时,她都会想要“以理服人”,但孩子年龄小,听不进太深奥的道理,说久了还会嫌自己烦。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动手教育孩子是“人之常情”,合理的打骂对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

    “孩子犯错,该打还是得打,不过我会尽量掌握好分寸,并且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会被打。”市民

    那么,对于年轻的“80”后家长来说,到底该如何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记者采访了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人员杨艳。

    “对孩子的教育,无论打骂,还是金钱、物质上的奖惩,这些方法的对与错不可一概而论。”杨艳表示,对孩子因材施教,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杨艳建议,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在孩子犯错时,也应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另外,家长们还要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学校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及规定等,多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了解孩子的平时表现。这样有助于家长寻找更适合的教育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多元化发展,如今的孩子视野开阔、情感丰富,单纯的打骂教育,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以物质奖惩的方法,只会一时有效,长远来看,这种方法易让孩子养成刁蛮或讲条件、讲价钱的不良习惯。”杨艳建议,家长除了平时注重自身的学习以及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外,还可从孩子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着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让孩子渐渐地信服家长,逐渐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

时间:2019-03-1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