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档案:
姓名:史亚平
教龄:13年
职称:中教一级
教育感言: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所获荣誉:
●2015年获得克拉玛依市教学能手称号
●2017年获得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基础教育组微课二等奖
●2018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获三等奖
●2013-2018年辅导学生参加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多次荣获自治区一等奖,国家二等奖。
我市进入教育转型后,第一中学技术学科也进行了改革,将单一的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拓展为智能机器人、手机APP开发、3D创意设计、服装设计及网络技术等15个具有特色的课程模块,供学生选择。
近日,记者走进该校,向技术学科主任史亚平了解他们如何打造技术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2018年,耶合亚·牙尔尼克和同学们制作了一款自动包饺子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自动分装饺子馅并按顺序自动包成一个个元宝般的大饺子;学生李欣雨则组装制成了会自动贩卖商品的乐高机器人……学生们取得的技术成果是课堂成功落实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
史亚平介绍,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方面。
“例如在学生制作机器人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人工智能世界和人技关系的基本观念,帮助学生就某一技术领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做出理性分析,培养他们的技术和信息意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动手计算所需要的每个数据,帮助他们进行创意设计,从而培养他们的物化能力、计算思维和数字化的学习能力……”史亚平说。
这些核心素养的落实和培养,也让大多数学生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8年,学科竞赛已向多样化发展。教师郭江华和史亚平辅导的18位同学在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耶合亚·牙尔尼克、艾纳扎尔·阿斯哈拉、苏力哈提·许克来提三位同学完成的自动包饺子机器人荣获自治区创意赛冠军。信息学竞赛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在2018年的CCFNOIP2018复赛中,该校四高一学部学生杨殷特获普及组省一等奖;四高一学生傅凯权在2018年3D创意技术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
史亚平说,学生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这些优秀学生的影响和激励下,现在有更多学生逐渐了解和加入到了学科拓展课程的行列中。
他也表示,在竞赛过程中,学校老师同样收获了成长:青年教师积极设计教师创意作品,老师之间经常进行创意分享……现在学科组内已经形成人人共建技术学科,共同提升技术教育教学水平的良好氛围。
拓展兴趣提供舞台
绚丽的现代元素和古代汉服相碰撞;高贵优雅的纱裙和礼服相融合;可爱的学院风与知性格子元素相结合……
12月底的一天下午,第一中学小报告厅里,学生们以主题为“初心”的独特时装展演,迎接2019年。
当天现场的表演可谓是热火朝天,同学们成为一个个“设计师”“化妆师”,处理衣服的细节、给模特化妆、共同练习走台步……
“学校不仅拓展了我们的兴趣爱好,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我更加热爱服装设计这门课程了……”学生李青晓说。
史亚平介绍,学生的想法很多,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仅靠课堂短暂的时间很难实现,这就需要老师们多多陪伴和引导。
“服装设计课程上,学生的创意就特别多,为了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张晓霞老师每逢周末就会陪伴学生去市场上买合适的面料。每天下午六点多上完课,她还会和学生约定在服装教室共同完善他们的设计作品,并请来专业的摄影老师为学生拍照、录像……”
该学校技术学科某些课程的学生的作品需要拆卸,以便下一批学生继续使用。因此为了保存当届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史亚平及他的团队创建了专供学生作品展示的微信公众号,用视频、照片、文字等多重方式,记录学生们各类作品。
“学生们对于在成长过程中的作品记录尤为重视,他们认为这是激励他们今后成长的一种方式。”史亚平说。
史亚平说,由于技术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于其他学科,未来,学科组老师将不断更新技术教学教育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自学的能力,引导和陪伴学生完成技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