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美丽中国行”2019克拉玛依越野挑战赛在乌尔禾区顺利完赛,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千余名选手参赛。本报记者 蒋剑摄
“十三五”以来,我市体育事业迎来跨越发展。体育场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好,为群众体育发展、体育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全民健身气氛积极,民间体育协会百花齐放,体育爱好者与日俱增;竞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项赛事形式丰富、内容多元、受众众多。
在我市的每一座体育场馆、每一条步道赛道,每一个公园园区,都可以看到运动达人们用不同的体育运动形式展现激情与活力的气质,传递健康与幸福的追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市大力倡导全民文化体育运动,日益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一座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一条条文化体育惠民政策,一场场群众文体品牌活动,为全市上下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营造了良好氛围。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下班后,约上三五球友到市羽毛球馆一较高下,是市民张立勇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能在业余时间充分享受羽毛球的魅力,得益于我市体育场馆的建设与开放,也得益于羽毛球氛围的浓厚。”张立勇说,过去,他主要在单位内部场馆和同事打球,如今,市体育馆、市羽毛球馆的羽毛球场设施专业、收费优惠,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扩大了“运动达人”的交友圈。
和张立勇一样,在我市,众多体育爱好者能从容选择、享受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这得益于各种健身、体育场馆的开放。
自成功申办自治区第十三届全运会后,我市体育场馆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升级改造游泳馆、建设一个综合性体育馆成为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的的首要条件,其中,市体育馆耗资2.8亿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的结构形式,长126米,宽108米,总建筑面积31795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为综合型甲级体育场馆,主场馆可容纳5774人,其中固定坐席3848座,活动座椅1926座。
市体育馆主要分为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两大区域,比赛场馆可举办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室内所有球类项目以及全能体操项目的比赛;体育馆内设有升降舞台,可以进行文艺演出;训练场馆除球类训练场之外,还设有跆拳道、瑜伽训练馆和健身房等。
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我市举办,使得我市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迈进到先进水平,改造后的游泳馆成为西北地区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游泳馆。
根据克拉玛依市整体规划,“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除新建市体育馆、市游泳馆,还在市业余体校原有场地基础上新建和改造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射击射箭馆、田径场等体育场地场馆,并于2014年投入使用;同时,抓好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对学校体育场馆、田径场等进行翻修,共计投资1000万元,为市民创造了更好的健身条件。
目前,全市共有健身场地1077个,健身步道5个,健身路径342个,户外活动营地1个。克拉玛依市体育馆、克拉玛依海洋之心水世界游泳馆、白碱滩区体育健身中心、独山子区体育健身中心等大型场馆全年面向社会低收费开放,并在“全民健身日”等活动期间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充分调动了市民的运动健身积极性。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体育也是民生,建设体育强国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提高。
为全面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克拉玛依市文体旅游局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及配套制度建设,为建成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全民健身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星罗棋布的文化体育场馆为全民健身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而各类民间活动的开展、民间社团的成立则为全民健身营造了浓厚而积极的氛围。
今年8月10日,作为第二十届水节系列活动之一的“一起彩虹跑”在克拉玛依河沿岸顺利开展,参加此次活动的市民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仅2岁。此次活动由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Monday俱乐部共同执行。该活动是一场兼具趣味与锻炼效果的全民健身活动,也是从2017年起我市开展的第三次彩虹跑活动。
Monday俱乐部负责人李瑞介绍说,彩虹跑门槛低、趣味性强,因此,自2017年开展以来就受到了许多市民的喜爱,而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多,也表示我市市民对运动的热情有所增加。正因为如此,该俱乐部长期将推出适合全民的运动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实际上,像Monday俱乐部这样的体育社团组织正是我市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逐渐建立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体育组织网络,截至目前,拥有民政注册成立的体育总会1个、单项协会23个、民政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3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2个,各类老年体育单项协会坚持开展晨晚练点的活动点达到173个(点)。各级各类体育基本实现了“有组织领导、有常年活动队伍、有经常性比赛和健身活动、有固定活动场地、有社会赞助经费”。各体育社团组织通过开展全民健身项目的培训、展示和比赛,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建立了良好的形象,吸引和带动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科学健身,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办活动的自我发展模式。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共举办各类体育健身活动五百余项(次),参与人数225000余人次。
竞技体育硕果累累
举办赛事方面,我市进行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企业承办、商业招商结合的形式,截至目前,已依托外地体育专业机构或本市大型活动策划公司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四国篮球邀请赛”、“中美篮球友谊赛”、CCPC量产车大赛、中国全地形车锦标赛、“百湖杯”新疆少儿围棋大赛、“2019年全国青少年游泳锦标赛新疆赛区选拔赛”等大型赛事。
同时,积极引导热心体育的企业进行赞助,举办如“皓泰杯”东西南北中羽毛球比赛、“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半决赛、“优魄杯”全国大众跆拳道系列赛(新疆赛区)等国内大型赛事。
通过多项竞技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我市涌现出一批水准高、成绩佳的专业人才,提升了我市竞技体育实力和竞争能力。在近年来自治区、全国及国际赛事中,来自我市的运动员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6年至2018年,全市总共获得金牌144枚、银牌153枚、铜牌176枚,团体总分名列全疆前列,竞技体育水平大幅提高,我市体育事业形象也得到显著提升。
在各项体育赛事中,我市选手也斩获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包括国际级比赛金牌13枚、银牌5枚、铜牌6枚,全国比赛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15枚,自治区级比赛金牌30枚、银牌28枚、铜牌32枚;我市输送的摔跤运动员托尔巴图获得2019亚洲锦标赛冠军,跳台滑雪运动员吕依新在第14届冬运会代表自治区获得两枚银牌、一项第五名。
目前,有不少来自我市的运动员已经开始备战奥运会,如摔跤运动员托尓巴图、瓦里汗·赛里克、革命汗;滑冰运动员马语晗、田瑞宁,这些体育健儿不仅代表了克拉玛依,更代表了新疆,代表了中国。
体育擦亮城市名片
如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随着人们强身健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体育赛事热情的高涨,体育旅游的市场逐年扩大。体育产业+旅游市场,两方优势联合,不仅仅能使平台增值,还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通过举办各项竞技体育赛事,我市的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更利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推广宣传了“荒野之旅·时尚之都”旅游品牌,擦亮了我市的城市名片。
2019年,“美丽中国行”越野挑战赛、荒野嘉年华、CCPC大赛首站赛事、 2019克拉玛依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暨“荒野之旅,与爱同行”人车组合越野徒步大赛等多项国际、国内赛事在我市举办,不仅为我市举办各项赛事增加了美誉度与知名度,更通过竞技体育赛事与文旅资源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克拉玛依市“荒野之旅·时尚之都”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今年10月20日,2019克拉玛依荒野嘉年华暨首届中国野外生存大赛就在独山子大峡谷景区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组共40名野外生存挑战爱好者参加,他们在此利用本地的荒野资源和提供的道具角逐野外生存挑战。
来自上海的王坚参与了此次活动,比赛后,他对我市的荒野资源赞誉有加。他说:“上海周边和新疆相比,环境差异很大,资源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里的荒野很美丽,还有很多在生存挑战中可以利用的东西,有利于野外生存挑战者生存下来,非常适合举办这类比赛。”
今年10月20日,2019克拉玛依荒野嘉年华暨首届中国野外生存大赛在独山子大峡谷景区举行。(图片由市文体旅游局提供)
市民在市体育馆羽毛球场内锻炼。本报通讯员 陈克力 摄
每年一次的“健康杯”篮球赛如期举行。本报记者 李浩然 摄
市民在海洋之心游泳馆游泳。本报记者 江池 摄
2019年6月,2019克拉玛依国际露营大会人车组合徒步越野露营大赛举行。 本报记者努尔买买提·艾山 摄
本报记者 李浩然 摄 2019年5月,“华美杯”2019年中国·新疆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在我市举行。
本报记者 张珏 摄 2016年9月,2016克拉玛依国际马拉松赛在我市鸣枪开跑。
本报记者 姚继东 摄 2019年8月,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在我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