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教育 ]
听琴声 修其声 静人生

谢倩倩  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高三(6)班

指导老师 杨舒童

山因脊而耸,屋因梁而立,人因性而悦。

纵观上下五千史,横看雅士奏古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播四海。“修身养性”是几代文人墨客毕生追求,是中华人民文化之底蕴,以琴道为媒介,听琴声、修其声,方可静人生。

听琴声,感受百年未绝音律背后的奥秘。

伯牙一曲《高山流水》觅得知音,纵看古今,琴道作为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修身之物,其音律未曾断绝,其地位未曾衰落,其影响日趋深远。为何?为的是心浮气躁时的一席心灵寄托;为的是在高强度工作后的一丝大脑舒缓,其背后寄托了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期许。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听琴声,它仍旧屹立在中国艺术的画卷中。

修其身,感受文人雅士的淡泊心境。

独自采菊、缓步田间,陶渊明远离官场,自隐田园,笑看人间世事,修身养性,做出流传百世的佳作;一生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的苏轼,面对仕途失意,反而作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佳句,开始了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充实丰富内心。

静人生,感受人生旅途的乐趣。

人生如同充满知识的茫茫大海,何以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撑起自己的一叶小舟?需做到静守己心。“水稻之父”袁隆平十年磨一剑,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文学泰斗杨绛一生酷爱写作,到了晚年仍然笔耕不辍。她曾说:“书写是我修心养性的一种渠道。”静人生,需在鼎沸喧嚣的世界中,坚持所爱,感受人生旅途的乐趣。

听琴声,修其身,静人生,人因琴而聚,人因修而立,二者结合,漫漫人生更加精彩。

【教师点评】

美文一篇,单看题目便知作者的文风清新优美。开篇由山、屋至人的品性。再紧扣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引人深入文章。文章主体部分从听琴声、修其身、静人生三个分论点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全篇语言优美,多用修辞,事例多样却能自然列举。足见作者语言积累的功底丰厚。

——指导老师 杨舒童

时间:2023-01-1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