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王欣越援疆工作小记
张冰 邓皓洋 王海林

王欣越简介: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2023年2月作为中组部援疆干部,被选派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助理、普内科主任。他擅长心血管病相关危重症(急性心梗、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及多学科协作管理,熟练掌握血流储备分数(FFR)、血管内超声(IVUS)等冠脉功能及影像学诊断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左主干、钙化、分叉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及冠脉旋磨操作。

 王欣越移动硬盘里存放的冠状动脉造影底片。(图片由王欣越提供)

五根长短不一的铅笔整齐地排列在办公桌上,旁边是一叠空白的便笺纸。

王欣越坐在桌前,穿了件白底蓝细纹的衬衫,领袖干净妥帖,谈吐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颇有学者的谦谦风范。

他挂了电话,取出一支铅笔,在便笺纸上疾书。旁人很难辨认这些晦涩的医学术语和抽象的手术路径图有何深意。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笔都和生命有关。

2023年2月,王欣越带着这个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从首都北京来到克拉玛依。铅笔还是那些从会场上攒的铅笔,而笔下的字迹,记录的却是克拉玛依数万患者的心跳。

这些心跳,将成为王欣越一生的牵挂。

愿赴杏林之约

王欣越和医学缘分颇深。

他的爷爷是一名药剂师,外公也是医学出身,母亲在医院从事行政工作。幼年的王欣越时常出入医院,在孩子的世界观里,行色匆匆的求医者是饱受折磨的痛心人,而身披白衣的医生则是英勇仗义的侠士,他们用神奇的听诊器和神秘药丸,便能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救人于无声,深藏功与名。

这种神秘的吸引力直接决定了王欣越日后的人生选择。高考填报志愿时,他的父母商量说:“这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交流,善于倾听,适合当医生。”王欣越很自然地选择了从医之路。

毕业后选择专业时,一向果断的王欣越有些迟疑不决。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定下了心血管专业,理由十分直白——心血管科的患者最多、医疗负担最重、最需要医生。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强大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让王欣越很快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心脏介入手术医生。

从医20余年来,王欣越多次获得北京医院的年度“抢救成功奖”,也体验到了幼时渴望的“救人于无声”的成就感,但他总觉得“哪里缺着一块”。

2022年7月,根据中组部安排,北京医院选派王欣越到新疆克拉玛依市开展援疆工作。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人生不能囿于小我,唯有将自己的生命和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相连接,才能寻求到更加饱满的人生意义。

愿行万难之事

因种种原因,王欣越的援疆之行一拖再拖,直到2023年2月,他才第一次触碰克拉玛依。

“这是一座安静、漂亮的城市,人们脸上那种平和的幸福感很真实。”作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普内科主任,王欣越需要利用一年时间完成3项任务——建立心脏介入导管室、培养一支本地心脏介入团队、为该院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每一项任务都充满挑战性。

对于心脏介入导管室,不少市民感到陌生。通俗来说,介入导管室是一个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场所,具有诊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和高级生命支持的能力。可以说,这个区区数十平方米的空间,是很多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党委的鼎力支持下,王欣越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攻克了场地、设备、人员、材料等重重难题。2023年5月,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心脏介入导管室挂牌成立。

王欣越永远也忘不了成功完成首例手术时内心的澎湃和感动,“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再难也值了!”

愿为严厉之师

漆黑的电脑屏幕上,心血管如蜿蜒生长的树枝,在月光下婆娑摇曳。右下角是主人的信息:孙博朋,手术用时2小时39分。数十张不同角度的冠脉造影底片以一种水墨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患者堵塞的冠脉被疏通的全过程。

这样的文件夹有数百个,悉数存放在王欣越10T容量的硬盘里——每一位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心脏介入导管室诊疗过的患者,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欣越会反复回顾这些冠脉造影记录,反思每一场手术的得与失。这是他能快速精准制订手术策略、不断精进技术水平的制胜法宝。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心得、方法论教授给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普内科的医生们。他的终极目标是:克拉玛依的介入导管室“有他没他都一样”。

这个目标让王欣越得了“严师”的名号。他的要求极高,“徒弟们”若总在同一地方犯错,他批评起来不留情面。对于“徒弟们”的委屈,他会在心底默默心疼,但下次的训斥依旧严苛。“在导管室这个战场上,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再小的错误也会致命。”

“徒弟们”对他畏而爱之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在日益精进。假以时日,便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心脏介入手术医生。

除了临床工作,王欣越也十分珍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的身份。学科建设、绩效制订、应对国考……这些繁琐的行政工作无一不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而另一头,连接的是数万患者的就诊体验。王欣越甘愿为之殚智竭力。

援疆数月,王欣越较来时更显清瘦,白发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2023年7月,王欣越向组织申请延期一年回京。回去的理由千千万,留下的理由只有三个字:放不下。

愿无煌煌之名

2024年春节前夕,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室。

“为什么不愿意做手术?”王欣越急得手心直冒汗。

“额(我)的钱不够,你给额(我)开点药算了,我春节回老家再治。”这名50来岁的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他是一名泥瓦工,从陕西独自一人来克拉玛依务工。因为生活艰窘,也没有医保,无论王欣越怎么劝说,他就是不肯做手术,总觉得“做手术就会倾家荡产”。

“我们不能强迫您做手术,但再拖下去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只是怕没钱,我们可以不收你的钱。”

“不收钱?额(我)才不信哩!”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患者浑然不知身后便是万丈深渊,一心只想着“省钱”。

“怎么不信!国家是有政策的,我们可以为你申请医疗救助,对于条件困难的患者,走程序就可以报销耗材费用。至于手术费,我能做主不收了!”王欣越心急如焚,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

在王欣越苦口婆心地劝说之下,患者终于打消疑虑,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手术很顺利,他完全堵塞的冠状动脉被及时疏通,心脏又恢复了健康律动。

这件事对王欣越的触动极深。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不了解、对医院和医生的不信任,让他忧心不已。王欣越觉得,各种响亮的名号此时不仅毫无作用,还与他推崇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的理念背道而驰。

在随后的援疆工作中,他的担忧被不断加深。与北京等一线大城市相比,边远地区群众的健康意识滞后。“在北京医院,患者若知道自己得了心梗,不用我们多加劝说就会同意做手术,大部分人都知道介入手术是治疗心梗的最优选,高效的沟通为我们抢救病人节约了宝贵的时间。”王欣越眉头紧蹙,“可在这里,最花时间的就是沟通。”他越发觉得,治愈高难度病例固然重要,但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将其消弭于萌芽状态,让患者自己学会防病,才是真正的“善医者”,一切煌煌之名,都不重要。

于是,他在已经足够充实的援疆计划里又加了一条:做好科普宣教工作。

愿留一生之情

2024年4月初,春寒依旧料峭,克拉玛依的桃花已悄然开放。

老太太从口袋里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A4纸,小心翼翼地展开,清了清嗓子,充满感情地朗读道:“我已经是一位85岁的老人了,能够得到援疆专家高水平的诊断,我感到非常荣幸。援疆专家教了我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知识,让我很受启发,我更加意识到健康是存款,快乐是利息,照顾好自己,才能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王欣越听着听着,觉得寻找了多年的“缺口”渐渐充盈起来。

他在克拉玛依已经度过了一年半时光,再过两个月,任期便满了。他带来的便笺本一天天变薄,他和克拉玛依的感情却一天比一天深厚。

归期将至,最让王欣越放心不下的,还是他一手建立的心脏介入导管室。这一年来,他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援疆专家共同携手,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的同行密切配合,让介入导管室获得了长足发展。成立一年来,该院心脏介入导管室累计完成各类心血管介入手术588台次,其中不乏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些原本可能陨落的生命,在这个小小的导管室里,获得了新生。

“克拉玛依的计划永远都写不完啊!”王欣越又扯下一张便笺纸,笔尖接触纸张后却停住了,只留下一个淡淡的黑点,“写不完就继续写嘛。”他脊背挺得笔直,声音却变得很柔软,“感情哪里写得完哟!”

时间:2024-04-2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