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白衣照丹心 一生援疆情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专家王志威的援疆故事
张冰 胡阳 王园媛

个人简介

中共党员,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目前担任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擅长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重视手术与美观的结合)及乳腺癌术后化疗等规范的辅助治疗。


王志威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王志威耐心回答患者疑问。


王志威在社区为群众进行健康科普宣教。图片由王志威提供


1月9日清晨,克拉玛依又迎来一场寒潮,树枝上挂满晶莹的冰霜,天地间一片苍茫。上海援疆专家王志威深吸了一口凛冽的寒风,顾不得欣赏北国美景,快步走进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

他的办公室不大,桌面整洁,电脑屏幕还放着前一天没看完的外国文献资料,上面画满红红绿绿的笔记。

“要学,要不停地学。”王志威轻蹙眉头,视线停留在一段标红的英文句子上,“医学永无止境,每一个知识点可能都是救命的武器,再难也得学。”

援疆8个月以来,王志威一天也不敢懈怠。援疆的机会是他全力争取来的,他有很多想做的事。从正式成为一名医生起,“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便成了他的梦。

“如今,梦想成真,我怎能不全力以赴?”他收回视线,眼神里的笃定不容置疑。

争做援疆医者

关于从医初衷,王志威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3岁那年,姨妈患乳腺疾病入院手术。当时外科医生手术完毕后,认为无需做进一步病理活检,将肿块标本草草丢弃。他的姨父放心不下,辗转将标本送到省级医院请专家做活检,诊断结果为乳腺癌。幸好,姨妈此次遇到良医,主刀医生不仅医技精湛,还尽职尽责,手术效果很好。近40年过去了,恶疾从未复发。

年幼的王志威目睹了姨妈从患癌到治愈的全过程,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的心底萌芽:将来要成为一名医生。再长大些,他又在自己的志向前加了一个条件:决不能做敷衍草率的医生,要成为一名认真负责、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从小学到高中,被问及未来,王志威的回答从未变过,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成了他的毕生追求。以优异的成绩博士毕业后,王志威来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工作。在这里,他将知识转化为武器,帮助患者击退病魔。在与病魔战斗的过程中,王志威发现,比起发达地区,边疆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百姓极其渴望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响应党中央号召,到祖国边陲去,到老百姓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2023年3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发布了援疆专家报名公告,王志威二话不说立刻报名。

经过层层筛选,王志威成了最终人选。

“这些年来,我一直为这一刻准备着,我努力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可以说,我是有底气的。”王志威说话时习惯垂眸思考,但说到这,他抬起眉头,目光炯炯,“而且,我真的特别想来。”

优秀的综合能力和强烈的援疆意愿让王志威得到了此次援疆的机会。2023年4月23日,他来到新疆克拉玛依,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旅程。

带来领先技术

在出发前,总领队向所有援疆队员抛出过一个问题:因何而来?来而何为?去而何留?

这个问题被队员们称为“援疆三问”。因何而来?王志威的答案是:为了一颗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至于来而何为?则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熟悉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普外中心乳腺外科的基本情况后,作为该科室主任,王志威制定了初步的援疆计划:首先,进一步提升科室的手术水平,通过引进新技术、新项目,造福更多患者;第二,进一步推进科室医教研协同发展,与科室成员结成师徒关系,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第三,进一步打通科室之间的壁垒,让多学科联合会诊更加紧密,以帮助患者制定诊疗康一体化的治疗方案。

经过反复调试,2023年12月,王志威带来的新技术——乳腺肿块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成功获批并投入使用。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这种手术具有伤口小、出血少、感染风险低、恢复快等显著优点。上海等地早在10年前就已投用,如今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让我市的乳腺微创手术步入了全新时代。

患多发性乳腺结节的孙女士便是获益者之一。孙女士的乳房一共长有8个结节,由于结节过多,若手术切除,肯定会留下多个伤口,考虑到术后感染和出血等风险,她迟迟没有手术。2023年12月2日,在王志威的专家门诊看完病后,她终于有了做手术的信心和勇气。

“信心主要是相信王主任的实力,勇气来源于王主任的鼓励。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已经康复的孙女士说,“伤口只有两个,几乎看不出来,最重要的是,被切除的结节都是良性,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为了让科室人员尽快掌握他带来的各项新技术、新理念,王志威和科室医生王志超结为师徒关系,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倾囊相授。他定期为科室医生讲课,系统地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常态化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讨论等,帮助科室医生提高疑难病、罕见病的诊疗水平,使科室的治疗方案和理念与国际接轨;他还指导科室医生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参加该院博士后开题评审及自治区重点专科评审会等活动,着力提升科室的科研水平。在他不遗余力的努力下,乳腺外科和内科等科室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科专家一起为患者的健康出谋划策,制订更为合适的诊疗方案,患者足不出疆就能得到和上海同质化的诊疗。

播撒健康种子

“王主任,您还记得我吗,我是专门来找您的!”2023年11月的一天,一位患者风尘仆仆地走进王志威的专家门诊。

王志威端详眼前的人,有点茫然。

“今年夏天您在准东油田讲过课,我听完收获很大,一直想找您看病呢!”患者将一叠报告单递给他,“虽然我家离乌鲁木齐更近,但是我还是更信任您!”

一番话说得王志威感动不已。患者舍近求远,专门为自己而来,这是一份珍贵的信任。

他看完患者的病例报告,又让她做了些检查,最终确诊她的乳腺结节为良性,定期复查即可。

送走患者,王志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之所以重视乳腺疾病的健康科普和预防工作,就是因为近三分之一的乳腺癌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他希望做一名“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上医”。

因此,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不仅在医院内部多次举办讲座和义诊,还深入社区、乡镇,甚至是边远地区和沙漠腹地,让更多人了解乳腺疾病的相关知识。截至目前,获益人群达400余人次。

通过实地调查,王志威探索出适用于本地的科普宣教模式,即“讲座+义诊”和“知识+解读”的方式,使科普活动更加生动、易懂。他的讲座内容涵盖乳腺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自我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辅助治疗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活动,王志威提高了当地女性对乳腺健康的认识,同时帮助她们提升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受益人群,王志威注册了行业内权威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每天免费回答患者提问,目前已为近7000位患者在线看过病,满意率100%。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他还执笔撰写科普文章,已公开发表40余篇,阅读量超11万次。

科普教育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作用也无法量化,更难以出成绩,但是王志威乐在其中。“只要有一个人能从我的科普宣教中获益,我的付出就没有白费。”王志威说。

留下一生情谊

“王主任,我已经化疗6次了,剩下两次要不算了吧。”患者声泪俱下,“我浑身疼,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王志威叹了口气,他心疼这位患者。从确诊乳腺癌淋巴转移到手术,患者已经受了不少苦,眼下还要经受化疗之苦。可是,如果现在中断化疗,那么此前未杀死的癌细胞很可能“抱团生长”甚至“东山再起”,之前的努力便前功尽弃。王志威小心地打腹稿,他既要劝住患者,也不能让患者认为医生对患者的痛苦漠不关心。

从化疗的原理,到如何应对化疗出现的并发症,王志威逐一耐心讲解。患者的所有疑惑、不安、焦虑,都被王志威的专业和温柔化解。最终,她同意做完最后两个疗程的化疗。

“别怕,熬过这几个月就会柳暗花明。”王志威递上自己的名片轻声说道,“放心,我会一直在。”

“王志威式”的温柔诊疗模式深受患者喜爱,感谢信和锦旗纷至沓来。那些饱含深情的赞美话语,不仅是对他医术的认可,更是对他医德的肯定。他离自己定义的“好医生”又近了一步。

王志威也被新疆患者的温暖和善意深深打动,他加倍努力学习,孜孜不倦地研学国内外最新文献,只为能给患者最好的治疗。

援疆时间过半,王志威只觉时间过于匆匆,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夜深人静时,他时常会凝望克拉玛依的明月,思考“援疆三问”的最后一个问题:去而何留?

“首先得留下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

“还得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当然,还有一生的情谊!”王志威在自己的援疆日志里如是写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的努力下,对口援疆工作已经有了积极成效。虽然援疆时间有限,但是情谊无限,我和新疆这片热土的故事,永不完结!”

时间:2024-01-12    来源:克拉玛依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