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用医者仁心守护患者笑颜
——市独山子人民医院脑外科服务患者工作小记
杨艺佩杉 石娇

科室名片

市独山子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现有脑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两大科室,医生8名,护士23人,实际床位51张,设有标准重症监护病房(监护床位10张),普通床位41张。近年来,该科室先后承担克拉玛依市科研课题2项,获得克拉玛依市科技成果奖2项,获得独山子石化公司科技成果奖4项。

站立、行走、说话,这些看似寻常的活动,其背后却离不开大脑这个“指挥部”的精确调度。可是,精密的大脑是非常脆弱的。脑外伤、脑出血都有可能引发整个身体的“连锁反应”,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痛苦,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克服种种困难,紧抓下属两大科室脑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的工作,以心换心、以心交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成了不少患者家人般的存在。

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今年10月底,在独山子区打工的李先生突发脑出血,晕倒在出租屋内。远在安徽的家人因为联系不上李先生,只好求助他的工友前往查看。因为送医及时,李先生手术后恢复良好。

半个月后,为了亲自感谢脑外科医护团队,李先生的儿子特意开了三天三夜车,从安徽赶往独山子向父亲的救命恩人道谢。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抢救及时,我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份恩情,永生不忘!”李先生的儿子动情地说。

今年10月7日,独山子区居民王奶奶在小区散步时,被迎面驶来的一辆小轿车撞伤,当场昏迷。事发后,王奶奶很快被送入市独山子人民医院急诊科,被确诊为严重脑出血和肋骨断裂,加之王奶奶本身患有心脏病,情况非常危急。正在值班的脑外科主任张拥军接到电话后,立即着手准备手术。

由于创伤严重,王奶奶脑部的出血量较大,导致颅压过高,必须及时清除淤积在受伤部位的血块才能保住性命。张拥军立即安排王奶奶做了全脑血管造影,第一时间弄清楚了脑部出血具体位置,为接下来的手术打好基础。

张拥军介绍说,全脑血管造影近年来在脑外科手术中运用广泛,其原理是向动脉内注射含碘造影剂以显影血管,并快速连续拍照,以此判断血管发育的形态和位置、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它的使用,不仅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疾病的危险程度,也为后续治疗节省了大量时间。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手术,王奶奶脑内的血块被顺利排出,病情转危为安。

“到脑外科就诊的患者大都是急危重症,我们没时间慢慢思考治疗方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谈及20多年的从业经验,张拥军说,对于脑部疾病患者的治疗,哪怕耽误一秒钟,也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若想挽救生命,医生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有果断决策的实力和担当。

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脑外科还积极开展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及支架植入手术,这种微创手术让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目前,该院脑外科平均每年完成各类手术近两百台,工作一直处于满负荷状态。

千方百计服务患者

如果说脑部开颅手术是治疗脑部重症的首选方式,那么脑部微创手术就是治疗相对轻症的一种新兴技术。作为辖区唯一公立医疗机构下属科室 ,脑外科于2020年开始推广微创技术——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量在70毫升以下的患者,我们会使用该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该院脑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新龙介绍说,“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微创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术中、术后创伤程度小,特别是对脑神经损伤较小,是一种治疗颅内疾病的常用方式,也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

今年年初,家住独山子125团的刘先生就是因为微创技术,“捡”回了一条命。事发当天,刘先生因突发脑出血昏迷,被朋友送至医院抢救。经检查,刘先生已出现了“脑疝”,即深度昏迷的危险状况,但因为脑部出血量在70毫升左右,吴新龙决定采用“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微创技术清除这些血块。

“现在胃口好、睡得香,身体也没有出现后遗症,真是感谢脑外科专家的精心治疗!”一个月后,返回家中休养的刘先生已经可以正常生活。刘先生的妻子蔡女士感激地说:“听说得了脑出血的人会出现偏瘫失语,当时我还特别发愁,没想到这个微创手术真厉害,不仅把病治好了,也没落下后遗症!”

“医生在为患者制定手术方案时,除了要保住患者的生命,还要考虑如何让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吴新龙说。

超前预判预防疾病

牙齿、舌头、上下颚……这些人体用于交流、进食的器官,在生病后会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忽略或没有及时诊治,可能引发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

2020年9月,经过综合研判考虑,市独山子人民医院将口腔颌面治疗从原来的五官科分离出来,编入神经外科,成立单独的口腔颌面外科,并从本就紧张的医生队伍中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该科室的工作。这一举措,正是为了让患者在本地就能得到专业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这样的超前预判,也确实帮助许多患者做到了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今年,马先生因为舌头上长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小包来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原本以为开些药就能回家的马先生并未把这个小小的肿块放在心上,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马先生还是遵从医生建议,做了样本切片化验。检验结果显示,马先生舌头上的这个“小包”竟是一个肿瘤。因为确诊及时,手术后马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口腔颌面治疗的难点,就是要在看似不起眼的微小之处发现病灶、开展治疗。”张拥军说,尽管该科室因为人手紧张只有一名医生,但是患者的需求就是科室努力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为了加快人才梯队培养速度,口腔颌面外科会定期邀请省内外领域专家前来为患者开展手术、进行培训。经过两年发展,该科室目前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多项手术,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解除了病痛之苦。

无私奉献温暖人心

“尽管工作很忙,但是见到患者我们还是会聊聊家常。作为一名护士,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本职工作,但是我们都愿意再多做一些,把患者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去关心照顾。”神经外科护士长乔艳说,抛开职业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和患者其实是相互需要、相互温暖的关系,在照顾患者的工作中,自己的职业价值和自豪感也在不知不觉中累积,最终化为强大的内心能量。

今年70岁的张先生6年前从老家来到独山子投奔女儿,一次突发脑出血让身体本就不好的张先生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出院后只能长期卧床,靠胃管和导尿管艰难地生活。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为了节省医药费,他的女儿每个月只能叫救护车或者出租车前往医院,为父亲更换胃管和尿管。了解张先生家的难处后,乔艳主动提出为他们提供居家服务。她和另外一名护士每月到老人家免费为其更换胃管和尿管,还自己垫付所有交通费,这一做就是整整3年。疫情发生后,为了不影响老人服药,乔艳还经常帮老人把药单打好,让家属能够尽快取药回家照顾老人。“非常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在一次聊天中,张先生的女儿在微信里留下了这样一句简单却又饱含真情的话语。

“能帮一点是一点,谁家还没个困难,看到病人痛苦,我们心里也不好受。”这些年来,乔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影响下,科室其他年轻护士也纷纷加入了居家服务的队伍,服务意识和主动性有所提升,团队凝聚力更强。

春风化雨,医病更暖心。在为患者服务的道路上,神经外科团队将继续坚守初心、真情付出,只为患者能够拥抱健康,一展笑颜。

时间:2022-12-1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