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克拉玛依之春”风筝节如约而至。《克拉玛依日报》小记者团的18位小记者在克拉玛依日报社工作人员带领下,在市体育馆西南侧空地观看了精彩的风筝表演,并开展了采访实践活动。
风筝表演华丽上演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造型不一的风筝,太开心了!”活动现场,来自实验小学的小记者胡诗雨激动地说。
在自治区体育总会风筝专项委员会会长陈忠海及其队员的操控下,“海绵宝宝”“马里奥”“小黄人”等经典卡通形象的风筝在空中翻转腾挪,鳐鱼和长龙风筝的腾空更让在场的小记者为之欢呼。
“看,那只老鹰风筝飞得好高,它扇着大翅膀,真是太威风了!”“看那个龙头蜈蚣风筝,好长啊!”……腾飞的风筝造型各异,飞舞的姿态也各不相同,小记者们激动地拿起手机拍摄起这些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
采访过程问题不断
“放风筝的关键点有哪些?”“现代风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哪里?”在观看风筝表演的同时,小记者们采访了新疆风筝专项委员会会长陈忠海。
陈忠海向小记者介绍说,风筝分为传统风筝、骨架风筝、竞技风筝和现代风筝。其中,传统风筝以龙串风筝作为代表,由手工扎制的立体龙头和带有龙桄的腰片组成,可以在空中做出左旋、右旋、升降等各种特技动作,有很强的观赏性。
来自第二中学的小记者罗苗苗向陈忠海了解“传统风筝设计灵感来源”这一问题。
陈忠海耐心解答说,传统风筝上随处可见吉祥图案的影子,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同时也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当得知在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第16届国际风筝锦标赛中,具有新疆特色的风筝“阿娜尔罕”获得一等奖时,小记者们非常激动,认真地将这条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
活动结束意犹未尽
采访实践活动结束后,还有不少小记者意犹未尽,拿出了自己准备的风筝进行放飞。
“通过采访,我了解到放风筝要考虑天气、地形等因素,我也打算尝试一下。”来自北师大克拉玛依附校的小记者陈炫霏根据采访到的知识,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风筝赶上风势,迅速腾空。
小记者刘济浒的母亲张弘对本次活动十分满意。她说:“在活动中,孩子不仅开拓了视野,还通过面对面采访,提高了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小记者胡诗雨的母亲杜燕燕说:“此次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次珍贵的学习实践机会。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孩子们放飞的不仅是风筝,还有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