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仗刀”走江湖
国内知名心胸外科专家冯滨和克拉玛依的故事
张冰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胡阳

冯滨

    冯滨个人简介

    现任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学科带头人。

    冯滨是国内粤西地区知名心血管外科博士后、主任医师。2005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师从于全国著名小儿心脏外科专家刘迎龙教授。

    作为主研人员,冯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高等院所承担了多项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曾获国家高校博士点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参编心胸外科专著5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近四十篇。

    他曾是首届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Lillrhei菁英奖”获得者(每年全国仅两名,资助获奖者出国进修);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广东省“岭南名医”荣誉称号获得者;并且是两所医学院的硕士生导师,担任3种专业学术期刊编委。

    2020年初夏,正是草木葳蕤的时节。冯滨和妻子收拾好行囊,前往他行医旅途的最后一站——克拉玛依。

    和多数医者习惯在固定医院节节高升的发展模式不同,冯滨更喜“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自在惬意。从医35年来,冯滨先后在成都、川东北地区、江西赣东北地区、广东粤西地区当过心脏外科主刀医生,在业界颇负盛名。每当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心脏外科团队“长大成人”,他便会像慈祥的老父亲一般摆摆手说:“去吧,去救人。”随即潇洒转身,隐于尘世间。

    军医出身的冯滨保留了军人的肃穆和高度自律,同时融和了医者的温情与精益求精,加之性格豪迈爽朗,使他身上又多了些难得的侠骨柔肠——站在手术台上,他手握柳叶刀,屏息凝神,出刀利落,奄奄一息的心脏便在精妙的“刀技”中焕然新生。

    有人说他像“侠医”,如隐世高手般神秘莫测,他不可置否。事实也诚然如此,又有几人能理解,他婉拒丰厚的年薪,驱车万里奔赴油城,终究是为了什么?

    香自苦寒来

    冯滨毕业于一所“二流”医学院校,1986年被分配到一个县级医院工作。初为医者,冯滨心中诸多困惑不得解。日复一日的流水线手术没有磨平他的棱角,反而激起了他对医学更深层次的向往。1990年,冯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重庆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研究生。

    那时心血管外科在国内刚起步不久,冯滨师从著名心血管专家李法荫和林尚清教授,重新做回了苦学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冯滨入伍,成为成都军区总医院(现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的一名医生。在6年的军医生涯中,他始终用军人的标准严格律己,心智和技术均得到了极大磨炼。1999年,前途一片大好的冯滨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条荆棘满布的道路:到国内最好的心胸外科攻读博士和博士后。

    此时,冯滨已过而立之年,拿到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他的儿子刚刚降生。在一个瓢泼的雨夜,冯滨揣着微薄的生活费,再度成为风雨兼程的追梦人。

    冯滨的博士生导师名叫蒋耀光,是当时国内心胸外科泰斗级人物,收冯滨为“大弟子”时年近古稀。先生既是慈悲的医者,亦是严谨的学者,对冯滨的要求极为严格。老人戴着厚重的老花镜逐字逐句批改论文时,严峻的目光常刺得冯滨如芒在背。在生活上,先生给予了冯滨慈父般的疼爱,逢年过节,常给拮据的冯滨塞一些生活费,顾及爱徒的面子,老人总是挤挤眼:“又不是给你的,给我徒孙的,收着吧!”

    外界的非议飞不进冯滨的耳朵里,生活的重担压不弯他的脊梁。冯滨坚信,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心胸外科专家,千锤百炼是必经之路,他决意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到黑。2003年,冯滨如愿进入心胸外科领域金字塔顶端的中国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跟着著名心血管专家刘迎龙攻读博士后。恩师时常带他去边远地区开展手术,从这时起,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然扎根。

    十余年的寒窗苦读,大师们的言传身教,让冯滨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医者,浮名浮利于他而言虚苦劳神。“可是,光有气节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求学之苦、贫寒之苦,远不及手术失利令人痛苦。”年逾五旬的冯滨声如洪钟,一说到心脏,他的语调总会倏然柔软,“心脏啊,多么娇嫩珍贵,每台手术只有一次机会,一次。”

    从零再出发

    与普外科悠久的历史不同,心脏外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我国1958年才开展第一台心脏直视手术。由于心脏手术难度极大,且培养一名合格的心脏外科主刀医生须耗费十余年时间,我国心脏外科人才一直处于严重紧缺状态。

    冯滨有着医者济世救人的天然自觉,他选择年轻的心脏外科,甘愿苦读十余载,原因皆在于此。

    2005年博士后出站后,冯滨拒绝了成都军区总医院的挽留,来到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做学科带头人。这是他第一次带队伍,由于该院基础条件良好,他又熟知心脏外科手术的每个细节,带队颇为顺利。到了2010年,团队已经可以独立开展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手术了。这期间,冯滨获得了多项省级和国家级奖励,还在德国做了3个月的访问学者。

    如此顺风顺水,冯滨却又选择了离开。他向这支茁壮成长的队伍挥手告别,卸下所有职务和荣耀,从零出发。2010年至2020年期间,他先后在江西上饶地区和广东阳江地区的两家三甲医院担任心脏外科学科带头人,填补了这两个地区无法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空白。

    广东阳江地区临海,气候潮湿,有大量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有位78岁的老爷子,两个心脏瓣膜都坏了,却迟迟没有做手术。2008年,冯滨在阳江带团队期间,遇到了这位枯瘦如柴的老人。当时恰遇医保政策改革,冯滨为老人做了全面评估,虽然有风险,好在符合手术指征。在长达6个小时的手术里,冯滨的心脏好像和老人一起暂时停止了跳动,直到手术大获成功,老人的心脏响起健康的“嘭嘭”声,他才重新活过来。

    痊愈后,老爷子捂着心口,用浓重的地方口音向冯滨道谢。冯滨听不大明白,可他能读懂老人的眼神——浑浊的老眼光彩闪烁,那是生命的力量。

    梦牵大西部

    每一台手术,每一次告别,都让冯滨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周国平曾说,人在年轻时是富于理想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变得越来越实际。冯滨却是个例外。年岁渐长,余生渐短,他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反而比青涩时期更为纯正坚定。阳江老院长诚意满满,给出的待遇令人咂舌,冯滨却挥一挥衣袖,如武侠片中恣意不羁的侠客,轻轻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冯滨不知自己的“西部梦”是何时在心底扎下根的。当他在网络上得知北疆地区没有心脏外科,且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具备培养心脏外科团队的条件后,便义无反顾地将心交给了这片陌生的土地。此时,他已年过五旬,本可真正归隐乐享清福,可他抵抗不了冥冥中的呼唤。和家人商议后,他决定将克拉玛依作为医旅生涯的最后一站。

    2020年6月,他带着两地分居多年的妻子,驱车风尘仆仆赶往克拉玛依。一路上,他见证了新疆的壮美广阔,也切身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善良。当眼前的克拉玛依和他心底描绘的英雄城市重合,他竟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归属感。

    摸清市中心医院的情况后,冯滨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市中心医院是一个凝聚力极强的集体,医护人员勤奋好学,院领导管理有方。忧的是这里的心脏外科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既没有硬件设备,也缺乏专业团队。

    “谁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可总要有人开这个头。”冯滨穿好白大褂,将自己彻夜耗在资料堆中。他要找一把钥匙,一把最适合克拉玛依的钥匙。

    余生付油城

    近一年来,冯滨尽显隐世侠客的本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做调研,医院鲜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做了大量工作后,钥匙找到了。

    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倘若一切顺利,预计今年就能开展心脏外科手术。他似乎看到一株小树正在昂扬生长,假以时日,必能投下一片凉爽的绿荫。

    冯滨坐在狭小的办公室,心中却有一片辽阔的沃野。“我要让患者的心脏重新健康跳动起来!” 谈起克拉玛依心脏外科的未来,他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侠客,运筹帷幄,信心十足:以后,克拉玛依和周边地区的心脏病患者再也不用到外地辗转,在本地就能做手术,多好!

    冯滨也不曾料到,在外奔波数十年,戈壁油城竟是归处,他甘愿将余生所有力量献给西北明珠,献给这座美丽的石油城。这无关利益,无关得失,乃是本心之所向。

    有一首词,恰如他的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时间:2021-04-0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