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做了吞咽造影检查,我可能还要遭更多罪,新技术真是太好了!”12月24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复诊的市民李先生说。
据悉,今年10月,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和医学影像科联合开展了吞咽造影检查技术,成为我市首个开展该项检查的医院。在该技术的帮助下,截至目前,已有十余位患者得到了明确、精准的诊疗,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李先生今年65岁,今年11月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饮水呛咳,送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俗称中风),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李先生的饮水呛咳改善不明显,一直留置胃管进食,且经常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不止等症状。
今年12月,李先生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就诊,接受了中医康复科联合医学影像科开展的新技术——吞咽造影检查。检查发现,李先生存在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有隐性误吸(指病患不能正常吞咽,而将口腔或胃内容物吸入到声带下的状况)。
根据李先生的症状,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立即进行对症治疗、康复训练治疗和进食指导。很快,李先生就拔除了胃管,经过近一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后,李先生吞咽功能康复,现已可以正常进食。
据介绍,吞咽造影检查又称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是在透视下观察患者吞咽不同黏稠度、不同量的用造影剂包裹的食团的情况,并通过正、侧位像对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估,也能对舌、软腭、咽喉等局部结构和食团的运送过程进行观察。它是目前公认的最全面、可靠、有价值的吞咽障碍检查方法,被认为是吞咽障碍诊断的“金标准”。
该院中医康复科主任陈铁民介绍说,吞咽障碍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有很多,口咽部疾病(如口炎、咽炎、咽后壁脓肿、咽肿瘤等)、食管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瘢痕性狭窄、食管癌)、神经肌肉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球麻痹、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等)、精神性疾病(如癔病等)都会引发吞咽障碍。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20%—35%的患者合并有吞咽障碍的症状。
陈铁民说,在没有开展吞咽造影检查时,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是否会存在误吸,误吸发生在哪个阶段,误吸的量是多少都无法明确,隐性误吸则更难发现,为后续的康复治疗带来了难度。
现在,通过吞咽造影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口咽结构、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及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误吸以及误吸发生的时间、原因、量,以及是否存在咳嗽反射,并为确定患者能否经口进食,经口进食食物黏稠度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指导治疗决策,评定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精准康复。
有需要的患者可拨打电话13369050069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