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张宇燕,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类复杂性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等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对各种眼底病,眼外伤及眼表疾病等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国内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防控近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同样不容乐观。11月12日,记者从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了解到,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小学生近视率为13.7% ,初中生为42.9 %,高中生为69.7%。
为何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儿童青少年近视有哪些危害?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张宇燕教授。
儿童青少年近视
发病形势严峻
记者:现在全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情况都不容乐观,有没有地域差异呢?
张宇燕:还是有一定的地域差异的。调查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城市高于农村,沿海地区高于内地。
记者:通过我市的相关数据我注意到,近视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全国都是这种情况吗?
张宇燕:是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全国基本都是这种情况,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来,近视率随着孩子的年龄和学龄不断增长。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宇燕: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学习时间变长,孩子的用眼时间也随之变长,如果不注意保护视力,就容易患上近视。
第二,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有关。随着孩子的成长,电子产品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手机、电视、电脑的屏幕都会放射出的大量蓝光,而蓝光正是对眼睛损伤最大的可见光。此外,电子设备频闪对眼睛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第三,和孩子户外活动和睡眠时间少有一定关系。有数据显示,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2小时,29%的学生不足1小时,73%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视力健康很难得到保障。
记者:您在讲课中提到,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得近视,这是为什么呢?
张宇燕:确实如此。我认为和女孩性格相对安静一些有关,女孩做事比较耐心细致,也不如男生那么好动,户外活动相对比较少,用眼时间太长,容易造成眼部的疲劳症状,导致视力的下降速度快。
这些近视误区
应该避免
记者: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能过早戴眼镜,会影响孩子眼睛的发育。总想着等孩子长大了,近视自然会有所改善。这种观念对吗?
张宇燕: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一个过程,是无法随着眼球发育而有所改善的。小孩子如果被确诊为真性近视,要及时干预保护,不然近视程度只会越来越严重。
记者: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近视度数不管不顾,觉得孩子还处于眼睛发育期,度数不稳定,等到孩子成年之后,做个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对吗?
张宇燕: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首先,近视激光矫正手术并不是人人适宜,做激光手术之前要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符合手术适应症的近视患者才能进行手术。尤其是高度近视的患者,会增大激光手术的风险,如增大诱发圆锥角膜的发病率。因此,家长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于激光矫正手术,而不督促孩子在平时注意保护眼睛;
其次,激光手术也并不能“一劳永逸”。对于部分没有眼底病变的患者来说,术后确实可以告别眼镜。但是,高度近视会引起视网膜变薄、眼底发生病理性病变,激光矫正手术并不能真正“治本”,它改变的只是眼角膜的屈光状况,而病理上的改变是无法逆转的。
记者:有的家长认为一旦戴上眼镜,度数就会不断增加,而且还会导致眼球凸起变形,所以能不戴就不戴。这种观念正确吗?
张宇燕:许多家长不愿给孩子佩戴近视眼镜,是担心孩子一旦戴上了就拿不掉。实际上,近视的发生发展和遗传因素以及大量后天环境因素有关,青少年儿童近视戴镜后依然会出现加深趋势,并非戴镜之错。眼镜只是一个矫正工具,并不会加快孩子近视度数的加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近视度数的加深有所控制。
所谓的“眼球凸起”“眼睛变形”也并不是戴眼镜的错,中高度近视会引起眼轴拉长,进而使眼球突出,即便不戴眼镜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和戴眼镜没有直接关系。
记者: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不能总是更换近视镜,否则越换度数越高,是这样吗?
张宇燕: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最主要的是过重的用眼负担和不科学的用眼习惯。身高快速发育期,往往近视度数也增长较快。因此,在科学、合理矫正的基础上,近视度数是否增加与是否更换眼镜无关。
我建议青少年应每3—6个月做一次视光学检查,定期监测视力变化。矫正视力过低者须重新验光,并更换合理屈光度的矫正镜片。
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
需全社会关注
记者:在治疗近视上,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有哪些?
张宇燕:目前矫正视力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传统的框架眼镜,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便捷,不会造成感染等情况,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长期佩戴框架眼睛会造成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不利于控制近视发展。
第二种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OK镜,也就是角膜塑形镜。OK镜的优点是短期内视力即可得到提高,近视屈光度降低效果好,可无需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操作简易,使用方便,风险较低,其它眼功能不受影响。但是,OK镜只能控制近视度数不增长,不能彻底消除近视,停戴后会出现视力反弹的现象,如果操作不卫生,也可能引发眼部感染。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满足适应症,而且必须在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并试配。
第三种是药物治疗,多项研究显示,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在减缓儿童近视进展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0.01%的药物浓度由于其副作用小,效果好而受到较广泛的认可。这种方式也经常作为联合疗法,与其他的矫正方式相结合。
记者:目前公众对于近视的重视程度如何?
张宇燕:大家对于近视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由于近视不是致命性疾病,且发展过程又比较长,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视力恶化的严重性重视远远不够。家长不愿意频繁给孩子测视力,认为近视没什么大不了,戴上眼镜就行了。事实上,高度近视不仅可能致使发生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成为部分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从长远看,仅是具有遗传性,会将影响下一代的健康趋势和国民体质。
记者:对于预防近视,您有什么建议呢?
张宇燕:防控近视已经刻不容缓,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共同行动。对于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我有四方面的建议——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了解近视的相关知识。其实大部分孩子都很懂事,对于自己的健康也比较关注。我讲课的时候,提到了近视的危害,台下的几个孩子就赶紧自觉地做起了眼保健操。因此,我们要持续地、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保护视力的相关知识。
对于家长来说,要及时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尤其不能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让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替他们陪伴,也不能过度增加孩子的负担,让孩子每天奔走在各种学习班中,失去了户外活动的时间。
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保证教室的光环境是安全、合格的,避免经常用电子设备给孩子上课,落实好眼保健操制度。其次,要为孩子户外活动创作条件。
对于社会各界来说,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对青少年视力保健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科学用眼意识和眼睛健康水平,让儿童青少年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