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市卫生健康委老年健康服务工作亮点小记
张冰

健康讲座结束后,老人正在回答“征求意见表”。图片由克拉玛依区老年协会提供

    截至2018年末,我市总人口四十余万人,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54214人,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8272人,老龄化程度为17.62%。而随着老龄化社会一起到来的,是老年人多种慢性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从而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市卫生健康委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年来,特别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根据我市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受到了我市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按需服务,让健康宣教深入人心

    “听了老师的讲课,我才知道老年人做适宜的运动有这么多好处,看样子今后我得养成运动的习惯了。”10月21日,参加完“中医保健”讲座,家住通讯小区的陈先生感叹说,他一直以为老年人运动禁忌多,还不如不运动,听了专家的讲解,他才知道自己陷入了过度小心的误区。

    10月21日,由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克拉玛依区老年协会承办的“中医保健”知识宣教活动在我市老年活动中心307室举行,144名中老年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这是今年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的第46场讲座,而这样的合作已经持续了5年。

    “此前,我们讲座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既有健康教育,也有安全教育,今年以来,我们的课程主要围绕健康教育展开。” 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推动老年健康教育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迫切任务。为了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多次沟通,市卫生健康委和克拉玛依区老年协会合作,于今年年初启动了“中老年人健康宣教项目”。

    “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克拉玛依区老年协会健康宣教经验和社会资源丰富,他们更知道老人需要什么。”该负责人表示。

    对克拉玛依区老年协会会长陈晓红来说,了解老人的需求,其实并不容易。

    “早期给老人做健康宣教时,老人对宣教的形式、内容、效果等提出了不少意见。”陈晓红说,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需求评估摸底调查工作。先是向老年人发放了《老年活动项目需求情况调查问卷》,根据分析结果,了解老人最感兴趣的宣教课程,再根据需求制定授课菜单,供老人选择。为了保证授课效果,协会运用专业社工方法开展了过程评估及效果测量工作,每场讲座均会抽取现场10%的老人发放《征求意见表》,对活动的组织、形式、地点、时间、质量等工作进行满意度调查。全年的讲座完成后,还会根据每次的调查结果整合成全年的满意度分析。

    “2018年我们共举办了51场讲座,宣教地点覆盖了全市范围内所有的涉老单位,其中百人以上的大型宣教活动占全年总量的58%,受益人数达五千余人,宣教区域从市区延伸至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和乌尔禾区,覆盖单位也从全市各涉老机构延伸至企业油田退管中心各退管站点。”陈晓红说,除了场次多、规模大,健康宣教的质量也深受老人好评。2018年的《征求意见表》测评结果显示,51场活动的综合满意度达99.15%,今年开展的46场健康宣教活动满意度均在99%以上,这些数字是对努力的最好肯定。

    除了开展健康宣教项目,市卫生健康委还以各类健康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教活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市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提高,普遍掌握了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救治方法,了解了常见疾病如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的一般症状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前兆有了深刻认识。

    用心关怀,让空巢老人拥抱生活

    “多亏了心理咨询师耐心、温情的陪伴,我才能那么快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拥抱生活。”10月22日,接受采访时,家住风华小区的赵奶奶动情地说。

    2016年上半年,赵奶奶的老伴、大儿子、二儿子相继离开人世。短短半年时间,年近古稀的赵奶奶就痛失三位至亲。由于心灵受到了重创,赵奶奶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变得忧郁、多疑,甚至出现了幻觉和被害妄想,不愿和人接触,也不愿下床活动,终日把自己关在屋里。

    “奶奶,您别放弃,您还有一个孝顺的女儿和一个懂事的孙子,未来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等着您呢,可要振作起啊!”2017年3月,克拉玛依区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协会(以下简称克区心理协会)心理咨询师王姬轻声安慰道。面对眼前这个绝望的老人,她将专业技巧小心隐藏在真情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赵奶奶早日走出阴霾。

    只要有时间,王姬就会来到赵奶奶家里,倾听老人的诉说,帮老人缓解焦虑情绪。经过半年的心理疏导,赵奶奶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愿意和人接触了,对生活又有了信心。

    从2016年起,我市每年都会有近百位老人能够得到这样一对一的心理健康关爱服务。这得益于市卫生健康委和克区心理协会合作开展的空巢老人心理慰藉服务项目。

    克区心理协会会长陈培文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社区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6%,老年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由主干型向核心型转变,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养老模式也发生变化。

    “我市真正的空巢老人实际上并不多,大部分老人的儿女居住得也不远,但是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因为身体或者其他原因,老人渐渐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时候子女没有及时关注,就会导致心理问题不断恶化。”陈培文说,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老年人,今年年初,克区心理协会对我市65岁以上的空巢、独居、丧偶等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进行了调查,通过筛查和入户访谈,将61户家庭作为今年的心理慰藉服务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确定后,以二级心理咨询师为主、三级心理咨询师为辅、爱心志愿者协同组成的心理慰藉小分队,运用个案或小组等专业方法,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制定心理慰藉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慰藉服务。

    “刚开始接触这些老人时,我们有些心理咨询师打了退堂鼓,因为有些老人的生活状态太让人心酸了。”陈培文说,入户服务时他们遇到过很多情况,有的老人住在一两百平米、装修一新的大房子里,卫生状况却很差,桌子、沙发上堆满了擦鼻涕的纸巾,每天都是得过且过,生活质量低;有的老人家里堆满了从外面捡来的垃圾,老人性格孤僻,不愿和人交往……“好在,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大部分老人都愿意敞开心扉,也慢慢出现了改变,这也让我们的心理咨询师树立起了信心,有的心理咨询师甚至多次自行到老人家里开展服务。”

    克区心理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专业心理疏导,有85%的老人能够逐步融入社会,家庭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心理慰藉服务能够引导被社会边缘化的老人改善在社区的生活模式,促进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空巢老人自助互助的意识及能力。

    我们呼吁:关爱老人需形成合力

    “虽然目前健康宣教的满意度调查能达到99%,也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陈晓红说,社会在发展进步,老年人的需求也在随时发生变化,只有不断探索更多有效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以2018年的需求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为例,希望每个月都能开展一两次健康知识宣教的老人比例高达46%,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有的社区和企业尚无法实现。再比如,有的老人对授课场所有更高的要求,但在个别场所,短时间内改变现有状况也不容易。

    尽管困难重重,克拉玛依区老年协会还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为了满足老年人希望授课专家是医院在职医生,可以为自己进行一对一指导的诉求,在聘请授课教师时,克拉玛依区老年协会基本都会邀请在职医生;为了充分调动老人的积极性,每次讲课时,工作人员都会分发纪念品,并组织老人参与《老年科普知识有奖答卷》,以答卷的形式促进宣教内容的吸收,帮助老人真正掌握健康知识。

    在开展心理慰藉服务方面,也存在诸多难点。克区心理咨询协对2019年开展心理慰藉服务的61户老人家庭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因家庭矛盾导致老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占比10%。主要情绪是愤怒、易激惹、固执;因器质性病变、脱离社会等出现的心理问题占比65%,主要情绪是孤独寂寞、敏感、无助感、死亡恐惧;因高龄空巢老人自我服务管理能力逐渐丧失导致的心理问题占比10%,主要情绪是自卑、敏感、依赖;因多种综合原因出现的心理问题占比15%,主要情绪是空虚、失落、愤怒、抑郁、惶恐、死亡恐惧。

    “由此可见,身体不适和脱离社会是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因素。要想改变这一情况,不能仅凭一两个部门,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老年人心理慰藉服务,陈培文建议,第一,社会化心理专业疏导不可或缺,心理咨询师通过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可以使空巢独居老人长时期把心理活动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度的状态;第二,社区、养老机构要承担起空巢独居老人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的人际交往圈;第三,子女要尽赡养义务。只是经济赡养,而不从精神上满足老人需求,老人仍会感到孤独,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消除空巢老人的隔离感。听力、视力不好的老人本来就容易感到寂寞,对于这种空巢独居老人,子女要主动改善他们的听觉、视觉,经常和老人谈心,鼓励老人重拾生活信心,融入社会。

时间:2019-10-25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