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铁民
医龄:30年
职务: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部主任、中医康复科主任
毕业院校:第四军医大学临床专业
擅长:针灸、推拿、脑卒中康复、骨病康复
坐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坐诊地点: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门诊楼四楼
编者按:是不是过了最佳康复期再做康复就没用了?在家进行康复和在专业的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康复运动做得越多越好?
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已成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疾病和损伤导致的残疾程度,还可以尽可能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本期“名医答疑”,邀请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专家陈铁民为大家讲解神经康复的相关知识。
市民对康复重视程度低
●脑卒中患者100%都需要进行康复,但仅有11.5%的患者在脑卒中后一周内接受了康复治疗
●过度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肢体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以及心肺功能的降低等,早期开展合理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功能的恢复
记者:什么是神经康复?
陈铁民:神经康复是指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神经康复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因各种原因损伤以后,采用多种手段来恢复已经丧失或减弱的神经系统功能。对于不能恢复的功能,如何通过代偿和适应的方法来提高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质量,预防残疾的发生。
记者:神经康复有什么重要性?
陈铁民:由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脑卒中,每年新发病率约为两百万例,而且每年还在以8.7%的速率迅速增长,居诸病之首,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科技发展、医学进步,脑卒中的存活率较以前大大提高,但70%—80%的存活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运动、感觉、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等),成为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
对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偏瘫患者,在现阶段药物治疗尚无根本性进步时,出路在于康复治疗,而不是耗掉患者绝大部分的治疗费用于药物治疗上。
记者:神经康复有什么具体作用?
陈铁民:有效的神经康复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有明显作用——
在疾病急性期,能预防因疾病本身及卧床制动造成的并发症;
在亚急性期及恢复期,能增强功能、补偿功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和周期,降低致残程度,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在治疗后期,持续的神经康复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记者:哪些疾病需要进行神经康复?
陈铁民:不管是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外伤、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和儿童脑瘫,还是骨关节损伤和运动系统疾患病人,只要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截瘫、四肢瘫、语言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甚至是心理障碍等,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记者:这些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何?以脑卒中为例,得了脑卒中的患者有多少需要进行康复?又有多少进行康复了?
陈铁民:目前,我国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 8.7%。超过40岁的居民脑卒中标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6年的2.19%,由此推算目前超过40岁的居民脑卒中患病人数为1242万,每年有196万人因脑卒中死亡。
脑卒中患者100%都需要进行康复,研究表明仅有38.9%的民众知道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更加让人感到忧虑的是,仅有11.5%的患者在脑卒中后一周内接受了康复治疗,42.4%的患者脑卒中后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
记者:有的患者觉得康复作用不大,还是打针吃药管用,是这样吗?
陈铁民:不是的。康复可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其他的临床医学学科大多是针对疾病,而康复针对的远不止于此,康复更着眼于整个人的功能情况。
记者:有的患者认为早期不应该进行康复,而是应该静养,是这样吗?
陈铁民:并不是。在病人患病早期就要尽快采取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措施进行康复,从而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疾病和损伤导致的残疾程度,尽可能使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不应该等到急性期过后或恢复期再进行康复。
良好的功能来自于合理的功能训练,过度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肢体的肌肉萎缩,造成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后果。
而且,除患侧肢体必须进行适当功能训练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应进行训练,以保持良好的整体身体素质,促进局部损伤的恢复。
这些康复误区应该避免
●错过前三个月的最佳治疗期,后期的康复治疗仍然有意义
●康复治疗不只是“医生的事”,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主动配合,这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记者:有的患者和家属以为康复就是针灸、按摩、理疗等,无需到专业的医院去,在家或者到小诊所也可以开展,效果也差不多,是这样吗?
陈铁民:目前的康复治疗方法很多,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社区康复和传统的康复疗法,康复治疗师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记者:有的患者认为康复训练活动越多越好,累了更好,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
陈铁民:盲目进行过多的活动会造成很多错误的动作,导致患肢肌肉痉挛加重,最终完全不能活动,甚至还会造成运动损伤。因此,病人应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正确活动,把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记者:最佳康复期是什么时候?是不是过了最佳康复期再进行康复锻炼就没用了?
陈铁民: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两周内)、恢复期(两周后到半年内)、后遗症期(半年后)。其中前三个月内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80%的功能要在这个阶段恢复。
尽管如此,错过了此期康复仍有意义,后遗症期康复目标主要是维持性训练,充分发挥残余功能的利用以及防止功能减退。康复治疗关键在于方法要正确,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只是恢复进程会逐渐减慢。
记者:有的患者以为康复训练是医生的事情,与患者和家属无关,在做康复运动的时候很被动,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
陈铁民:治疗师处于指导地位,患者与家属应处于主要地位。主动训练的程度越高,患肢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就越好,所以主动训练必须作为主要的康复手段。患者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
有不少病人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是医生的事,只要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就万事大吉了,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或者说家属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的温馨、亲人的陪伴和督促训练是偏瘫患者战胜残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瘫患者的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都需在家庭中进行。如果患者和家属缺乏主动性,会大大影响治疗效果。
记者:有的家属认为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恢复就越快,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这样做好吗?
陈铁民:这样做是不明智的。在生活上“大包大揽”将形成患者的过度依赖性,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康复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是疗养。因此,只要患者能独立完成的日常生活活动,就应该自己完成,不应过度依赖他人帮助。
记者:在神经康复中,是不是只要进行肢体康复就足够了?
陈铁民:不是的,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均是神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患者和家属的观念中,更加重视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往往忽略了吞咽、言语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在会诊治疗中,我常常遇见因吞咽功能障碍引起的反复肺部感染患者。特别是老年疾病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因肺部感染而失去生命。
而对于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因为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难以融入家庭社会,久而久之,患者的情绪会更加低落,性格会越发孤僻,这会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在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理解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样会加大康复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专项认知功能康复治疗。
□相关链接
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亮点
市康复医院的神经康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亮点:
专业的康复团队:拥有康复医师17人、康复治疗师24人、康复护士11人。每年都会外派人员赴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如湖南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等进修数十次。
专业的硬件设施:建有技术先进和设备完善的PT治疗室(运动治疗室)、OT治疗室(作业治疗室)、ST治疗室(言语、吞咽、认知功能治疗室),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治疗,并且定期有专家查房指导。
先进的康复设备:配有足底压力与步态评估系统、三维步态分析评估系统、数字OT评估训练系统、虚拟情景互动评估训练系统、体外冲击波治疗仪、4E上肢评估与训练、上下肢机器人、语言吞咽评估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
大力引进康复专家:柔性引进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邓景贵教授、上海阳光康复医院康复部部长祁奇教授等康复专家,相继成立了祁奇工作室、邓景贵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