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虽小,造成的伤害却不小。夏季是蚊子活动的高峰期,想必每个人都经历过被蚊子嗡嗡声困扰的烦恼。烦人的蚊子不仅叮人、吸血,甚至传播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防制蚊子有什么重要性?大家对防蚊有什么误区?病媒防制专家王飞为您解答。
记者:有的人会觉得防蚊只是一件小事,并不重要,是这样吗?
王飞:不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病媒生物逐渐活跃起来。虽然大部分病媒生物看起来只是不起眼的“小虫子”,但是由于它们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乙脑、登革热、黄热病等,危害不容小觑。另外,在国家卫生城市评选、健康城市建设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也是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
记者:市民对于防蚊有哪些误区呢?
王飞:我认为最大的误区是“防蚊只是政府某些部门的事儿”这一观点。实际上,灭蚊防病需要每位市民的参与,市民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不被蚊虫叮咬。同时,蚊虫防制也不仅仅是政府卫生部门的事,还涉及到水利、农牧、园林等多个部门,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各行各业各尽其责,才能把蚊虫防制工作做好。
记者:对于市民来说,正确的驱蚊方式是什么?
王飞:可以采取物理法和化学法来防蚊驱蚊。如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在户外及时涂抹驱蚊剂等。
需要提醒的是,驱蚊剂应使用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最好在户外使用,进入室内后及时清洗皮肤。另外,不要让儿童自行涂抹驱蚊剂。
记者:网络上经常流传一些关于灭蚊的“偏方”,靠谱吗?
王飞:我总结过一些所谓的防蚊“偏方”,比如防蚊手环、防蚊贴、维生素B1、手机“超声波”软件等。
经实验证明,以上“偏方”对于驱蚊和灭蚊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尤其是手机超声波“软件”,手机驱蚊软件根本无法发出超声波,完全没有驱蚊效果,市民不可盲目相信。
记者:暑假来临,如果要前往国外旅行,需要注意什么?
王飞:目前,登革热疫情进入高发期,准备前往国外旅行的市民切记要预防登革热,做好全程防蚊措施:如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等。在登革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15天内,如出现发热、皮肤潮红、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及同行人员的健康状况。
记者:您去年专门创办了一个普及蚊虫防制知识的微信公众号“虫虫科学咖啡馆”,目的是什么?
王飞: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是年轻人对于病媒生物的关注度并不高,不仅不会主动了解病媒生物的相关知识,有的还有诸多误解。我发现年轻人喜欢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获取知识和资讯,就在工作之余创办了这个微信公众号。
我会经常发布一些通俗易懂、好玩有趣的蚊虫防制科普知识,提高年轻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一年的运行,效果还不错,不少年轻人经常通过公众号和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