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躯体不适或来源于“心”
出现躯体不适且长期无法确诊应尽早到心理专科门诊就诊
张冰 高鹏
    名医名片

    姓名:刘华

    医龄:29年

    毕业院校:石河子大学临床医学

    职务: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门诊负责人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老年性精神障碍的诊治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坐诊地点: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门诊216室

    名医坐诊

    差点“杀”了他的焦虑症

    ●父亲的去世让他备受打击,为了家人,他隐藏了自己的不良情绪

    ●由于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他的病情不断恶化,发展成焦虑症,甚至一度想自杀

    王一(化名)今年34岁,身体一直不错。他勤奋上进,性格温厚,把工作和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8年10月,王一的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王一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彻底改变了王一的生活。

    从那以后,王一精神不振,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吃什么都没胃口,人瘦了一大圈。尽管身心俱疲,但是为了家人,王一隐藏了自己精神状态,仍然坚持上班。

    2019年3月的一天,正在工作中的王一突然感到头晕、心慌、心脏跳动剧烈、呼吸困难,同事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经检查,王一被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医生给予了降心率和镇静药物治疗后,王一的症状缓解。

    这次经历让王一的精神状态变得更糟,因为担心再次犯病,他开始不敢出门,经常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担心妻子和孩子生病或者出意外,每天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一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发作得越来越频繁,多则每周发作三四次,少则一两个月发作两三次,每次发作的症状基本相同,均无明显诱因,每次持续10分钟至1小时不等,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他不得不反复到医院就诊。令他更加害怕的是,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病因。

    “我是不是得了什么无法诊断的绝症……”“我是不是快要死了……”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王一被彻底击垮了,甚至一度想要自杀。可是想到年幼的孩子,王一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2019年5月,王一再次发病,这次发病较以往更加严重,出现了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和严重的濒死感。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血压轻度偏高,心率过速,但是肺部、神经系统等检查均正常。于是,急诊科再次启动了多学科会诊,并邀请精神心理科医生刘华加入了会诊。

    刘华根据王一的病史、精神状态,结合详细的精神检查和心理量表测评,最终确诊王一患的是焦虑症、惊恐发作。

    原来那么乐观温和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

    刘华了解到,王一是家里的长子,弟弟妹妹年龄尚小,他从小就特别懂事,总是默默承担很多家务。母亲患有哮喘,发作时呼吸困难的样子,在王一幼小的心理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父亲突然离世后,家庭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王一的肩膀上,失去父亲的悲痛和这种潜在的巨大压力导致王一出现了焦虑情绪,由于焦虑情绪没有及时疏解,逐渐发展成了焦虑症。头晕、呼吸困难等都是焦虑症导致的躯体表现。

    找到病因后,刘华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为王一进行了系统的治疗。仅过了一个月,王一身体和心理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了。

    名医分析

    ●具有精神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运动性不安、病程超过半年并排除了其他精神疾病可而确诊为焦虑症

    ●焦虑症发病的高发期在40岁至50岁之间,容易复发,终身患病率在25%左右

    焦虑不等于焦虑症

    刘华说,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患焦虑症的人越来越多。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为3.59%),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高于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调查结果。

    在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门诊,被确诊为焦虑症的患者占总门诊量的30%左右,女性居多。

    刘华说,要了解焦虑症,首先要了解它和焦虑的区别。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任何人都可以体验到。比如我们在面对考试等棘手的问题时,通常会感受到压力、紧张、恐惧、不安,我们可以称之为“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会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困难,通常情况是一过性的。

    而焦虑症是一种无明确客观对象的过度紧张担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的内心体验;有的患者担心的也许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卧不宁。

    “焦虑和焦虑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是如果长期对焦虑情绪置之不理,就可能逐渐发展为焦虑症。”刘华说,焦虑症的诊断需要同时具备五个因素——

    一是患者出现了过分紧张、担心、害怕等精神症状;

    二是患者出现了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由于植物神经分布于心脏、血管、汗腺等部位,因此,患者常出现心慌、胸闷、多汗等躯体症状;

    三是患者伴有运动性不安,可表现为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动,无目的的小动作增多。有的病人表现舌、唇、指肌的震颤或肢体震颤;

    四是病程达到了半年以上,患者内心痛苦,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五是排除了其他心理疾病。

    刘华进一步解释说,焦虑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广泛性焦虑症,也称之为慢性焦虑症,另一种是急性焦虑症,也称之为惊恐发作,其特点是发作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反应程度强烈,病人会感到极度害怕和恐惧,终止也比较迅速。上文中提到的王一平时就感到精神紧张,身体不适,这是慢性焦虑症的表现。而有时候他的症状会突然加重,这就是惊恐发作。

    焦虑症患者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就会有焦虑体验,22岁至29岁才可以诊断为焦虑症,发病的高发期在40岁至50岁之间。焦虑症容易复发,终身患病率在25%左右,,因此焦虑症的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不少患者不愿承认心理问题,也比较抵触到心理科专科就诊。当出现躯体症状时,他们会反复在多个临床科室就诊,就是查不到病因。”刘华说,她经常参与其他科室发起的多学科会诊,有急诊科、消化内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等,其中心血管内科发起的邀请次数最为频繁,占所有会诊邀请的40%左右。而心血管内科的会诊患者中,有50%可被确诊为焦虑症。

    刘华说,只要尽早治疗,大部分焦虑症可以得到很好得缓解。相反,如果一直畏惧治疗,焦虑症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

    名医支招

    定期清扫 “心灵灰尘”

    对于焦虑症的预防和治疗,刘华做了以下提醒。

    1、引起焦虑症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精神刺激和性格因素,药物有时也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如果性格天生比较敏感、多疑、脆弱,就要经常评估自己的心理状况,倘若已经出现了焦虑情绪,就要及时进行调节,比如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通过运动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在自己调节无效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早期焦虑症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就能较好地缓解。

    2、焦虑症并不只是单独存在的,它可以成为一些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诱因和结果。例如,一些重疾患者长期忍受疾病折磨,就可能诱发精神障碍,患上焦虑症;而焦虑症患者长期得不到规范的治疗,还可能诱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因此,焦虑症的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无论是家属还是医生都应引起重视。

    3、除了心慌、胸闷、多汗等,焦虑症患者身体的各大系统也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神经系统的表现是头闷、头痛;呼吸系统的表现是胸闷、呼吸困难;心血管系统的表现是胸痛、心慌、胸部不适;消化系统的表现是腹胀、腹痛、腹泻;泌尿系统的表现是尿频、尿急;皮肤系统的表现是瘙痒、蚁走感(指皮肤上有蚂蚁在爬的感觉);肌肉上的表现是浑身疼痛。

    4、长期感到焦虑、紧张、不安、恐惧,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失眠等躯体症状,反复就诊又找不到病因的患者,应及时到心理专科门诊进行筛查。

    5、如果已经被确诊为焦虑症,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接受治疗,切勿症状稍有好转就擅自停药,以免焦虑症复发。

    6、焦虑症患者要避免接触容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活性物质,如酒精、咖啡、茶、香烟等。

时间:2019-07-19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