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 首页 · 周刊 ·  健康 ]
我市首个体外反搏中心成立
为缺血性疾病患者提供无创、有效治疗及康复新途径

    本报讯(记者 张冰 通讯员 邓雨欣)上周,我市首个体外反搏中心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成立。这意味着,今后我市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缺血性疾病患者将得到更好地治疗。

    5月15日,记者从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了解到以上信息。

    该院心血管呼吸科主任柳立红介绍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架置入和冠脉搭桥术,但是即使应用了最佳的药物治疗和最合适的血运重建术,仍有大量病人存在心绞痛反复发作、活动耐量减低、日常活动受限等情况,导致反复住院,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体外反搏技术可以为心脑血管病等缺血性疾病患者提供无创、有效治疗及康复新途径。数据显示,整合体外反搏的综合治疗相比单纯药物治疗能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

    柳立红说,体外反搏是一种体外心血管辅助循环技术,同时也是一项心脏康复特色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包裹在人体下肢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施加外压,将下肢和臀部的血液驱回主动脉,增加心脏供氧,减少心肌损耗,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达到改善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等目的。

    “打个比方,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就相当于给人体的心脏提供类似汽车发动机保养的服务,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柳立红说,近年来,体外反搏技术凭借绿色无创、安全、有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病的治疗、康复和保健,目前我国已有数百家大中型医疗机构使用了体外反搏技术。

    柳立红介绍,体外反搏技术主要有以下五类适应症:

    一、心血管疾病:反复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及其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支架植入(PCI)后等。

    二、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眩晕、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

    三、五官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突发性耳聋等。

    四、外周血管疾患: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等。

    五、脑力劳动者、体力下降、失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功能失调等亚健康患者。

    柳立红说,目前,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体外反搏中心拥有五台体外反搏设备,且设备仍在不断引进中,今后患者无须等待就能完成每天的治疗。有需要的市民可拨打电话6916065咨询。

时间:2019-05-1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相关信息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