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涛
职务: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外科副主任
职称:副主任医师
医龄:20年
擅长:擅长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疾病诊治
胆囊炎和胆结石有什么关系?不吃早饭会诱发胆囊炎吗?胆囊息肉会癌变吗?胆囊疾病看似简单,实则关乎健康大事。本期“名医答疑”,邀约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胆囊疾病专家李涛为大家讲讲“胆囊那些事”。
我市胆囊炎最为常见
记者:我市常见的胆囊疾病有哪些?
李涛:我市常见的胆囊疾病有3种,分别是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胆囊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根据临床表现和临床过程一般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约95%以上的病人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约5%的病人无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约90%以上的病人有胆囊结石。可以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的表现。
胆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在临床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
记者:其中哪一种发病率最高?
李涛:总体来说:胆囊炎发病率相对高些,但有地区差异,目前我市并无明确统计结果。
不吃早饭或诱发胆囊炎
记者: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患有胆囊炎?
李涛: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出现的症状是不一样的。
急性胆囊炎主要有两种情况:对于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导致的急性胆囊炎,主要症状是右上腹剧痛或绞痛。疼痛经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和夜间;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会不断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为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在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该病的病程长,缓解期有时可无任何症状。
记者:不吃早饭会诱发胆囊炎吗?
李涛:是的。长期不吃早饭、三餐不规律的人空腹时间较长,胆囊内胆汁浓度增高,更容易得胆囊结石,有结石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得胆囊炎。
记者:如何区分胆囊炎和消化道疾病?
李涛:患有慢性胆囊炎,进食油腻食物后常有恶心和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加剧的症状,这种情况在消化道疾病中少见。但这不是绝对的,有的胆囊炎和消化道疾病症状很相似,患者很难区分。因此,当出现恶心、嗳气、反酸、腹胀、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时,不要擅自口服胃药,应到医院明确疾病,以免耽误病情。
记者: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胆囊炎?
李涛:得了胆囊炎,首先要遵医嘱定期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生活起居应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最好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另外,还要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
胆囊结石可能引发大问题
记者:有人说胆囊结石和体质有关,是这样吗?
李涛:这样说不准确。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缺少运动、高脂饮食、体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引起胆囊结石。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记者: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患有胆囊结石?
李涛:实际上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这种结石我们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的症状为胆绞痛、右上腹隐痛等。
记者:如果胆囊结石不疼,是不是可以不管?
李涛:不能。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诱发胆囊癌。即便结石不疼,也应定期随访,不能长期置之不理。
记者:得了胆囊结石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李涛:对于有症状或有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不积极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但是,如果存在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应该考虑手术治疗:1、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2、合并需要开腹的手术;3、伴有胆囊息肉,且息肉大于1厘米;4、胆囊壁增厚;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6、儿童胆囊结石;7、合并糖尿病;8、有心肺功能障碍;9、长期野外工作人员;10、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记者:有没有药物可以消除胆囊结石?
李涛: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以服用胆固醇结石溶解剂如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治疗。但是这种药只有以下几种适应症:1、症状轻微的胆固醇结石患者,对胆红素结石患者无效。2、患者胆囊造影显影要良好,胆囊不显影者无效。3、胆囊结石直径在1—2厘米之内,而且应是透光性结石。阻光性的钙化结石,胆管内结石,直径2—3厘米的结石以及巨大结石,服用胆石溶解剂无效。
据统计,溶石剂的有效率(指完全消除率)不到20%。2年内复发率可能50%,5年复发率可能高达75%,并有3%肝毒性,10%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40%腹泻。由此可见药物排石效果并不理想。此药也并非人人适宜,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服用。
记者:有一种方式叫做体外震波碎石法,这种方法效果如何?
李涛:胆道的结石和泌尿系的结石不太一样,胆道结石的胆囊管、胆总管开口特别小,还有括约肌存在,排石比较困难。由于体外碎石排净率低,复发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前后要配合溶石治疗等缺陷,目前很少应用。此外,进行体外碎石时,如果结石如果没有溶解,排到胆总管里反而容易引起胆管炎、黄疸、胰腺炎等,引起更大的麻烦,我们也不提倡这种方式。
记者:切除胆囊后是否会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李涛:胆囊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胆囊切除患者,有可能因为缺乏浓缩胆汁的协助,导致进食高脂饮食后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但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也能代偿部分胆囊功能,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较少。
记者:切除胆囊后,胆管是否还会长结石?
李涛:切除胆囊后,胆管仍有可能长结石。胆管结石是临床胆石症的一种,可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与肝内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有关。继发性胆管结石主要由胆囊结石排入并停留在胆管内或肝内胆管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切除胆囊只能减少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概率。
记者:如何防止胆囊切除后胆管长结石?
李涛:首先,应该尽量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合理进食一些营养丰富的谷类食物;其次,应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感染;第三,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第四,一日三餐要有规律,避免长时间空腹;第五,应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应正确对待胆囊息肉
记者:为什么会得胆囊息肉?
李涛:胆囊息肉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也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记者:胆囊息肉会发生癌变吗?
李涛: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而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
记者:药物能否让胆囊息肉消失?
李涛:目前没有治疗息肉的特效药物。患者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所谓的民间偏方,以防耽误病情。
记者:得了胆囊息肉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李涛:如果患者的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年龄超过50岁,属于单发病变且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说明该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危险,应及早行切除胆囊。另外,对于明显胆绞痛并伴有胆结石的患者,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也可以行胆囊切除。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无症状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定期进行超声探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