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璇
医龄:22年
学历: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职务: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耳鼻喉常见疾病诊断与手术治疗
3月3日是第二十个“全国爱耳日”,为提高市民的爱耳、护耳意识,3月1日,市中心医院开展了“爱耳日”义诊活动。活动当天,医护人员向市民讲解了爱耳护耳知识,专业医师为市民进行了听力测试,解答了耳病患者的疑问。
本期“名医答疑”,记者收集整理了市民最关注的几个问题,邀请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璇为大家解答。
儿童听力障碍不容忽视
●记者:今年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政策”,您可以解读一下吗?
陈璇:首先,我们要关注听力健康。这里说的“关注”,不是说非要得病了才来看病,平时就要积极预防。如果发现有听力方面的问题,不要耽误,应尽早到医院检查诊断。
这里说的落实国家的救助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儿童。新生儿如果发生了听力障碍,有部分孩子是可以享受国家的救助制度的。
举办“爱耳日”活动,就是希望让广大市民了解什么是听力障碍,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的观念,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
●记者:小孩子表达不清楚,如何判断孩子的听力出现了障碍呢?
陈璇:宝宝出现下列异常要引起注意:1、3个月以上,对于突然发生的巨响毫无反应;2、半岁后听见声响不会寻声而转头;3、过了1岁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完全无法理解;4、两岁还不能说出两个字以上的短句。出现这些情况,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通过日常言语交谈等方式来判断孩子对声源的反应是否灵敏、准确。如果孩子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讲话,或将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很高,对喊叫声、门铃声反应较慢,家长应引起注意。
●记者:如何发现新生儿有听力障碍呢?
陈璇:对于新生儿,我们医院有一套完整的听力筛查流程。这是我们国家早就开始执行的一个制度,在我们医院也实施了很多年。孩子出生之日起一直到出院后的40天,都可以进行免费听力筛查。一旦发现新生儿听力出现异常,我们会立即开展回访检查,看孩子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或者开展手术。
●记者:备孕期或者孕期需要做相关检查吗?
陈璇:是的,目前我国残疾人群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听力障碍者,为了减少聋儿的出生,不仅建议要在新生儿出生时做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女性在备孕期、孕期也应该进行耳聋基因检测。
孕期可在医院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来评估耳聋发病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对小孩的耳听力产生影响。
●记者:有听力障碍的孩子能否恢复正常?
陈璇: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能使绝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显著改善功能,与健听儿童一样上学、就业。
如果孩子只是简单的听力受损,采用一些药物治疗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孩子的听力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言语发育。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孩子确实是听力障碍,这时就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等电子配件来帮助孩子恢复听力。每年被确诊的听力障碍新生儿一般有两三万左右。
●记者:对于非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孩子,家长应如何避免孩子听力受损?
陈璇:首先,家长要了解哪些抗生素药物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伤,尽量避免让儿童服用这些药物。
其次,对于婴幼儿,尤其是刚生下来的孩子,哺乳期父母抱孩子的时候,最好把孩子竖起来抱而不要让孩子平躺。因为孩子容易吐奶,而孩子的耳道非常狭窄,很容易堵塞或长湿疹,造成分泌物感染,诱发听力问题。
第三,如果孩子患有呼吸道感染,一定要尽快治疗,因为细菌病毒会通过鼻咽部进入耳朵,导致孩子患上中耳炎。
老年人听力下降 应及时治疗
●记者:是不是年纪大了听力自然就会下降,无须理会?
陈璇: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而言,身体的各项技能也随之跟着下降,听力下降大约出现在55岁左右,这是由于听觉器官退化衰老造成的,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耳聋。听力衰退虽不可逆,但是可以缓解。器官功能用进废退,不锻炼,听力会越来越差。
●记者:有的老年人认为佩戴助听器会导致听力越来越差,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助听器真的会损伤听力吗?
陈璇:使用调节合适的助听器,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对于听力损失严重的老人,建议佩戴助听器,可以加强和家人的言语交流,提高生活质量,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延缓预防老年痴呆。
●记者:哪些情况下,老人应该及时佩戴助听器?
陈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人高频听力不断下降,发展下去会出现全频听力下降而致老年性耳聋。严重的耳聋会造成老人与他人的交往障碍。
当老年人出现下面半数以上现象时,可能有轻度或轻度以上的听力障碍,应积极就诊: 1、常觉得别人喃喃说话,口齿不清; 2、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话; 3、常听见别人说话,但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4、常把电视或收音机的音量调得特大;5、常听不到别人从背后叫;6、常忽略电话铃声或门铃声。
这些听力误区要避免
●记者:不少市民出现过耳鸣的情况,但是大多数市民觉得是正常情况,无需就诊,这种做法可取吗?
陈璇:耳鸣的病因包括外耳道阻塞、中耳炎症及内耳听神经病变等多种,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等疾病有关,如果经常耳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记者:有的市民喜欢掏耳朵,而且认为掏耳朵之后听声音更清楚了。尽管部分市民知道经常掏耳朵并不好,但是还是忍不住。对于采耳,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陈璇:首先,不建议经常用锐器挖耳,这样容易对耳道皮肤造成损伤导致感染。其次,对于洗澡后外耳道发痒的市民,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轻轻蘸出耳内存留的黏液。对于耳道经常出现大块耳屎或有堵塞的市民,应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记者:部分人认为戴耳机对听力没什么损害,是这样吗?
陈璇:耳机在带给我们时尚、便利的同时,又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损伤。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反驳说我天天戴耳机听歌打电话,听力不还是很正常吗?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听力,到老年时可能比同龄人更早的出现老年性耳聋。
为了减轻戴耳机对听力的影响,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耳机的声音不能超过手机音量的60%;2、一次戴耳机时间尽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长时间戴耳机会产生听觉疲劳,切忌夜晚戴耳机听歌入睡;3、目前市面上的耳机类型有入耳式、耳塞式、头戴式耳机等,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4、戴耳机时,尽量双耳同时戴,只戴一只耳机会使一侧刺激大脑皮层劳累,出现耳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记者:有人说患了鼻炎会影响听力,是这样吗?
陈璇:有一定的关联性。鼻炎导致鼻塞,咽鼓管功能受阻,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而患有慢性鼻窦炎、咽喉炎的人,在急性感染时应尽快治疗,否则耳部可能发生细菌感染。
●记者:抗生素造成的听力损害可以恢复正常吗?
陈璇:耳朵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最为敏感,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药物性耳聋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会引起听觉神经的损害,一般治疗方法没有明显效果,不能恢复到用药前的听力水平。因此药物性耳聋是不可逆的。
四种容易导致药物性耳聋的药物分别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等使用过量均有致聋的可能;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氨等;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因此服用这些药物时要格外谨慎,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记者:如果长期不清理耳道耵聍,会导致听力下降吗?
陈璇:听力有时会由于耳道耵聍堵塞、耳膜内陷等出现短暂的听功能下降,感觉耳闷、耳堵不适,当上述原因去除听力会恢复正常。如持续、反复出现,应及时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