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我市专家教您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
胡雪婷

    新疆本轮疫情呈局部聚集性和多点散发态势,扩散外溢风险高。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有人产生了恐慌焦虑情绪,有人身体健康却时刻怀疑自己被感染,有人过度洗手消毒变得焦躁不安……市民应该如何用科学的应对方法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8月12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睡眠科主任李永宏——

    记者:疫情对市民的心理影响一般有哪些表现呢?

    李永宏:首先,有一部分市民变得焦虑,会不断地紧张和担忧,忐忑不安、心神不宁,导致自己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此外,大家的情绪会不稳定,容易发脾气,甚至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出汗、口干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其次是恐慌。表现为恐惧和害怕,部分市民害怕自己被病毒包围,有时听到或看到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会高度紧张,不敢出门,甚至在家里也要戴口罩和手套,害怕被传染;有些有低热或轻微咳嗽者,即使没有去过疫区或接触过确诊患者,也不敢去医院,害怕被“留下”。

    记者:过于焦虑、恐慌会对市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怎样的危害呢?

    李永宏:长期过度焦虑和恐惧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干扰,身体的机能、功能、免疫力明显下降,从而引起更多其他躯体性疾病的产生,比如,长时间存在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人的大脑长时间处于觉醒状态,人的肌肉增加紧张的持续性,从而导致躯体上炎症性的疼痛产生,而长时间存在巨大压力,往往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从而引起食欲下降,失眠,能量过度耗竭,甚至引发胃溃疡等。

    记者:市民如何自我疏导,利用科学的应对方法缓解焦虑、恐慌的情绪呢?

    李永宏:首先大家要关注可靠信息,学习科学知识,不要盲目恐惧。人们的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市民可以通过官方媒体发布的消息了解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此外,大家要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不信谣、不传谣,主动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少出门等个人防护措施。

    第二是科学调适心理,接纳负面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面对疫情,人们都会产生应激反应,比如焦虑、紧张、恐慌、烦躁等,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应激现象,是正常人在遭遇非正常事件时的正常反应,大家要认识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允许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但如果负面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正常生活,自己无法解决,市民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第三是维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追求内心充实。大家要保持正常的作息,吃好三餐,多喝水,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增强免疫力。

    第四,增强交流联络,获得心理支持,自助和助人。大家要安排好生活内容,多与家人或朋友交流,舒缓不良情绪,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做家务等,坚持学习,追求内心的充实,在掌控好生活节奏的同时也要帮助家人或朋友处理不良情绪,做到自助与助人。

    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作生活带来了较大冲击,广大市民朋友们有焦虑和恐慌等心理压力很正常,照顾好情绪是第一免疫力,大家要减轻压力、恢复精力,维护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用科学的应对方法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保持正常的生活与身心健康。

时间:2022-08-15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