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 比蜜甜
——油城百姓说变化

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和青少年科技中心组成的克拉玛依文体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学习、健身的乐园。 本报通讯员 聂子竣摄

上海援克医疗专家万晓东(左二)正在做腹腔镜手术。 本报通讯员 任建全 摄

学生在克拉玛依展览(博物)馆研学。本报全媒体记者 努尔买买提·艾山 摄

克拉玛依中心城区美景如画。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闵勇 摄

 

    5

    克拉玛依市民眼中的生活是这样的

    老有所依,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少有所教,教育惠民政策遍地开花

    医有所保,医疗保障政策守护健康

    学有所用,立足岗位创造人生价值

    回眸过去5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克拉玛依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这5年,克拉玛依市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民生”一词的外延也不断丰富扩展。

    “城市变美了”“日子更好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百姓深有感触。个人生活历程之变折射出时代发展之变,让我们一起倾听油城百姓在这5年来的心声。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

    我们的日子比蜜更甜

    每天,69岁的薛栋华老人都会准时来到油南红光日托中心。

    她是日托中心的忠实“粉丝”,中心投用以来,薛栋华天天都要到这里,跟老朋友一起吃饭、剪纸、唱歌、看书、画画、下棋……生活不亦乐乎。

    “这5年可把我养‘懒’了,我的日子过得比蜜甜。日托中心有吃的,有玩的,社区的小姑娘跟亲孙女一样,对我们可好了。从前,我一直以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只是场面话,到了这里我才发现,老人也可以过得比年轻时还要充实、快乐。”薛栋华一边剪着纸一边说。

    一旁年逾八旬的刘子仁接话说:“我这老头都不愿回老家了。这些年,咱们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实现了17年连涨,除了日常花销,我的退休金足够一年旅游一次了。咱们看病绝大部分花费都能报销,自己花不了几个钱。克拉玛依虽说偏远,但啥都不缺,百姓住得好、吃得好,环境也好。想亲人了,我就坐飞机回湖南看看,方便得很。”

    百姓的幸福不止于此。

    小拐乡全民免费体检这天,71岁的小拐乡和谐村村民李新章骑着电瓶车到达村委会大院的时候,邻居张书荣也赶到了。

    停好车,他俩一起往村卫生室走去。

    2018年村级卫生室建成后,小拐乡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体检、看病、拿药。看到李新章脚步麻利,张书荣说:“老李,你这腿比我的还利索呢!”

    几年前,李新章做手术更换了股骨和膝盖骨。手术费用高达十几万元,但政府给村民落实的医保政策帮了大忙,费用报销后,李新章个人只需承担4万多元。

    “都是政策好啊,不然咱哪换得起骨头。”李新章拍拍腿说。

    “真是政策好。”张书荣附和道,“咱们乡卫生院的日间病房和中医院也建好了,开药能报销85%。”

    “这和城里人一样了,这在以前真是不敢想啊。”李新章说。

    我们对生活充满憧憬

    “妈妈,妈妈……”8月18日20时,家住市区前进社区的王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刚摸出钥匙打开家门,两个儿子就争先恐后地向她跑来。王虹张开双臂把孩子们紧紧搂在怀里,在一人脸上亲了一口,一天的疲惫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5年我生了两个男娃。哈哈,都说生男孩压力大,我现在是没发现。我家大宝上幼儿园中班,二宝明年也该上幼儿园了。在咱们克拉玛依,学前3年免费教育已经普及,弟弟还可以捡哥哥的衣服穿,这样一来,我家这两孩子还真没花啥钱。我和老公商量好了,打算要三娃呢,多子多福嘛。”王虹红扑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憧憬。

    跟王虹有着同样憧憬的还有远在乌尔禾区的努尔东。

    “我在乌尔禾已经生活了几十年,最近这5年,我一直感觉像生活在梦境里。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让我们乌尔禾人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努尔东激动地说,以前儿子上中学时,乌尔禾原来一所学校的中学部撤销了,他的两个儿子只好转到白碱滩区住校读中学。孩子不在身边,他总会担心娃娃们吃得好不好,坐车安不安全。2017年,乌尔禾有了自己的中学——克拉玛依市第十六中学(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克拉玛依校区)。“看着我那还在上小学的孙子,我忍不住憧憬未来的美好,也无比羡慕他们,他们可真有福气。”努尔东说。

    走出校门,来到油田基层。过去这5年,何柏言少了几分书生意气,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韧劲儿。

    2020年毕业前夕,何柏言和117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同学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总书记回信肯定他们到新疆基层工作的选择。

    毕业后,何柏言来到百口泉采油厂工作。一年来,他跟着师傅跑遍井场,检查井下作业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为检修井做井下作业设计等。

    “只有贴近草皮,才能看清草根。5年前,上大学的我对未来感到很迷茫,但如今,我扎根新疆基层的信心不会动摇。”何柏言说。

    我们的城市洒满阳光

    过去这5年对58岁的退休教师陈健来说,绝对是在生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他一手筹建起了一座红色记忆展览馆,完成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

    “这5年,从拥有零零散散的参观者,到50人左右的团体参观,再到必须提前预约才能排上参观时间,我的红色记忆展览馆‘火’了,这也是油城人民传承红色记忆的最好印证。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藏品承载着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奇迹、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记忆,我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陈健说。

    如陈健所说,红色力量早已传播在油城每一个角落。

    今年8月以来,独山子区西宁路街道第十三社区商业街5名个体工商户业主和9名个体工商户工作人员,先后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商业街爽嘴渔饭馆的负责人陈冠宏说:“去年,工作队帮我申请了8万元小额贷款,又协调房东为我减免了2000元房租,帮我度过了商业‘寒冬’。没有党组织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只有跟党走,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因此,我申请加入党的队伍,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在陈冠宏的影响下,爽嘴渔饭馆的两名服务员也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说来正巧,5年前我刚好退休,面对忽然停摆的工作,说实话,心里还是空落落的。要感谢社区把我拉回了社会大家庭。”家住市区金色嘉苑春景园小区的退休教师李风霞说,“5年来,我们楼道里贴着关爱居民联络员的联系方式和照片,家里有啥困难和急事都可以给联络员打电话。负责我们楼栋的关爱联络员经常来我们家探访,知道我之前是音乐老师,每当社区组织跳舞、唱歌之类的文体活动,她总是最快通知到我。如今,我也成了联户长,我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同样住在金色嘉苑小区的张泽胜对小区这5年来的变化赞不绝口。“智慧化的小区管理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了。我们小区有‘金色嘉苑零距离’线上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查询油城公交实时状况、预约医院就诊,可以了解社区动态及一些业务办理流程,还能进行婚前检查预约登记、商户登记等,一部手机在手,动动手指就可以查询办理,真是太方便了。”

    出门戴口罩,这是市区尚品园小区的居民曾伟健近两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

    “戴口罩好,我家双胞胎孩子从小抵抗力差,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全家都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我发现,最近她俩生病比前几年少了,在公共场所注意自我防护挺好的。”曾伟健说。

    跟曾伟健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101路公交司机唐军。“请各位乘客佩戴好口罩,保持距离!”这句话他每天要重复不下百遍。跟前几年的工作相比,如今,他的工作中又增加了不少与防疫相关的内容。

    “查看上车乘客的健康码,车行‘一趟一通风’,每天车内两次消毒……虽然这两年工作更繁忙了,但公交车是公共场所,又是相对密闭的空间,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对每个人的生命负责,这也是我的责任。”唐军补充说,“对了,今年我们还免费接种了新冠疫苗,真是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城市洒满阳光。”

时间:2021-09-2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