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石油城注入“文化魂”
——专访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柳文喜
张悦

10月12日,游客在市文博院参观油田开发使用过的老物件及图片,感受石油文化的魅力。 本报全媒体记者崔文娟 摄

    9月30日,自治区文联、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我市“新疆石油文化之城(乡)”称号。10月29日下午,在“唱响克拉玛依之歌”庆祝克拉玛依66岁生日活动现场,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巴赫提亚·巴吾东向我市颁发了“新疆石油文化之城”牌匾。

    这一称号对我市有什么重要意义,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又将如何推进我市石油文化产业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柳文喜。

    “石油文化之城”

    在全疆独一无二

    记者:在您看来,“新疆石油文化之城”这个称号对我市有什么重要意义?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柳文喜:首先,克拉玛依是全疆唯一一个荣获“石油文化之城”称号的城市,新疆民间艺术家协会也是首次以“石油文化”来命名一个城市,可以说,“新疆石油文化之城”在全疆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的。

    这个称号不仅彰显了克拉玛依得天独厚的石油文化基础和条件,更展示出克拉玛依在石油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克拉玛依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也将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让更多的人认识克拉玛依、了解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将石油文化

    打造成了亮丽名片

    记者:石油文化是克拉玛依的城市文化根基。在您的心目中,克拉玛依在石油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哪些成果?

    柳文喜:克拉玛依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回望历史,几代克拉玛依石油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用忠诚和责任、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生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神话,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

    克拉玛依市自诞生以来,血液里就充盈着石油文化,现在更是以雄厚的工业基础、富有活力的多元产业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崛起在祖国西北。

    依托自身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石油开采历史,克拉玛依积极探索石油旅游产业发展,建设了石油文化场馆、开发了红色旅游资源、推出了特色旅游产品,开展了石油文化研学游、积极引进石油石化人才等。

    可以说,克拉玛依充分运用石油文化优势和资源,并打造成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克拉玛依应继续

    弘扬石油精神

    记者:克拉玛依市在荣获“新疆石油文化之城”这一称号后,必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石油文化。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柳文喜:文化是城市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克拉玛依要将“新疆石油文化之城”这个称号打造成为独特的精神引领和城市品牌,必须要进一步传承石油精神,持续传播石油文化,做好文化润疆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的石油文艺精品,特别是要深度挖掘民间文艺作品和石油人文资源,加大系统性、完整性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从历史走向未来,克拉玛依需要继续弘扬石油精神,为这座石油城注入深厚的“文化魂”。

    积极探索创建

    “中国石油文化之城”

    记者: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巴赫提亚·巴吾东在向我市颁发“新疆石油文化之城”的牌匾时提出,希望我市再接再厉,继续积极申报“中国石油文化之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之城。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柳文喜:我认为,克拉玛依在加快推进石油文化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创建“中国石油文化之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城市。

    要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基因、深耕本土文化特色,将石油文化与本地发展有机融合,从宝贵的“石油精神”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在新时代谱写石油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时间:2021-11-02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