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拯陆:做党的好女儿
刘杰 杨兰亭

    姓名:杨拯陆

    身份: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106地质勘探队队长

    感言:搞地质工作重要的是实践,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留在野外。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发现大油田,满足祖国建设的需要。

    精彩瞬间

    ●当天晚上,杨拯陆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党员的责任心让她觉得,这是做了一件亏心事。

    ●她为队员们受苦而心疼,为工作进展缓慢而忧心。但不能因为自然条件差,就不开展工作啊。

    ●为了完成三塘湖盆地的普查任务,她推迟了婚期。这次收工回去,她就要和心爱的人结婚了。

    1958年9月25日,杨拯陆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定格在了将她身躯冻僵的那场暴风雪里,定格在了她深深插入泥土中的十指上。

    杨拯陆在三塘湖盆地率队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遇寒流袭击,壮烈牺牲。当人们找到她的遗体时,发现她俯卧在一道冰封雪盖的斜坡上。在她的怀里,揣着一张新绘的地质图,上面有她新涂上去的识别地质情况的可靠颜色。

    那一年,杨拯陆22岁。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1953年,17岁的杨拯陆考上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她得知新中国建设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资源和地质人才时,便做出了“要从事石油事业,以此来报效祖国”的决定。

    因为表现优异,1954年4月,杨拯陆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宣誓那一刻,她许下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祖国工业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承诺。

    1955年,从西北大学毕业的杨拯陆可以选择去北京,也可以选择留在西安,但她毅然选择了到新疆搞地质勘探。那年5月,她和其他29位大学毕业生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来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后,杨拯陆迫切希望加入野外地质队,实现自己的抱负。可人事科的同志宣布的参加野外队的名单中,没有她的名字。原来,地调处领导考虑到处机关知识分子中党员太少,又考虑到杨拯陆是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决定让她留在处机关地质科工作。

    杨拯陆着急了,直接找到处长余萍,坚决要求到野外队去。她说:“搞地质工作重要的是实践,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留在野外。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发现大油田,满足祖国建设的需要……”

    军人出身的余萍见杨拯陆态度十分坚决,便同意了她的要求,将她分配到了安集海4/55野外勘探队。

    认真对待每件事

    安集海位于天山北麓,这个地方,山并不高,可一座连着一座。野外队进行地质详查,要给地质界带每250米填一个地质点,几乎每个山头都要爬上去。有时跑一公里测线,要翻十几个山头,累得大家头晕腿软。刚开始,杨拯陆很不适应山路,还常常迷失方向,爬几座山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她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做精,这样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

    从此,杨拯陆和自己较上了劲。为了锻炼腿劲,她专选陡坡爬。

    她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一次,她跟随一位老队员填地质点,这位老队员没有带她爬上山就把地质点填在图上了。当天晚上,杨拯陆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党员的责任心让她觉得,这是做了一件亏心事。天一亮,她就找到队长范成龙,要求实地踏勘后,再重新填这个地质点。

    这天刚好是休息日。当时野外作业15天才能休息一次。范成龙望着因为没有休息好而面色憔悴的杨拯陆,有些犹豫。地质点是没有跑到,但老队员们凭经验估计填写,一般也是不会错的。

    “能不能以后再补?”范成龙说。

    “那一片都跑完了,以后也很难拐到那儿去,不快点去看一下,我不放心。”杨拯陆还是坚持要跑。

    最后,范成龙陪扬拯陆跑了整整一个上午,翻了十多个山头才跑到那个点,进行了实地踏勘。

    双脚量出地质图

    195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向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克拉美丽地区进军,杨拯陆被任命为117队队长。作为地质队中唯一的一名女队长,她率队进驻克拉美丽红山地区。

    她第一次真正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杨拯陆队的任务是完成克拉美丽红山区的地质详查,要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按设计要求填地质图。要丈量地质剖面,描述地质状况和测量地层产状,如此繁重的工作全凭两条腿走路。

    克拉美丽的夏天,气温可达五六十摄氏度,烈日如火,把戈壁滩烧得滚烫。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戈壁滩上,杨拯陆和队友们工作了近一年,每天都要走四五十公里。她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硅化木和沥青脉。根据这些重大发现和踏勘的地质资料,杨拯陆撰写了《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总结报告》,科学地阐述了克拉美丽地区的生油、贮油情况。30年后,克拉玛依油田再次挥师克拉美丽,借助她的这份报告,勘探开发了火烧山油田、北三台油田、彩南油田。

    1958年夏天,按照大队指示,杨拯陆率队对三塘湖盆地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地质普查。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东北缘,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这里的自然环境比克拉美丽更恶劣,风大且多。每次刮起风来,砂石铺天盖地,常常使他们做不成饭,工作速度也慢了。

    杨拯陆十分焦急。她为队员们受苦而心疼,为工作进展缓慢而忧心。但不能因为自然条件差,就不开展工作啊。“党员就是要越艰苦越向前。说不定能在这里找到大油田!”她常对队员们这样说。

    杨拯陆知道,她是队长,又是党员,要做好表率,大家都看着她呢。她让队友写了副对联贴在帐篷门口,上联是“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下联是“不畏艰辛愿献青春找油田”,横批是“勘探尖兵”。

    杨拯陆的行动像火一样使大家燃烧起来,加上她在工作安排上做了更合理的调整,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到9月初,他们超计划完成了6800平方公里的普查任务。

    杨拯陆和队友们无惧风雨,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条勘查线,这些勘查线网住了山丘,网住了沙漠,网住了各种地质构造,网住了大半个三塘湖。

    满腔热血洒戈壁

    上世纪50年代的新疆,条件异常艰苦。在茫茫戈壁上搞地质勘探,勘探队员们不仅要面对物质条件的极端简陋,还常常要面临死亡的威胁,战友牺牲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杨拯陆在给战友的信中写道:“我想你可能早已听到那些不幸事件。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产生害怕的思想,我们的同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他们未竟的事业,我们应当以更勇敢的行动来弥补这些损失……”

    杨拯陆在信中写的这些话,成了她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1958年9月25日,黎明来得特别早,朝霞像孔雀开屏那样,五彩缤纷。杨拯陆的心情也像这满天彩云一样美丽。为了完成三塘湖盆地的普查任务,她推迟了婚期,这次收工回去,她就要和心爱的人结婚了。

    杨拯陆安排完当天的工作,和另一位勘探队员周则民各带一个小组出发了。

    他们不知道,一股强冷空气已从西伯利亚南下,很快就要吞没三塘湖了。

    刚到中午,一场狂风骤雨便席卷了整个三塘湖,很快,雨转雪,气温猛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

    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在家里的勘探队员惊呆了,就立即让司机老刘去接他们回来。司机很快把一个出工小组接了回来,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杨拯陆和队上的技术员张广智。

    在家里的队员们全体出动。消息传到附近的居民点,老乡们也骑着马出来帮着寻找。因为大风雪,下午四五点钟天就黑了,能见度越来越差。他们在戈壁滩上喊,用火光打信号,可茫茫戈壁,实在是太大了。

    第二天凌晨,队员们终于在离驻地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下发现了一串脚印,顺着脚印找去,他们先找到了一把地质锤,顺着锤把指的方向找去,找到了牺牲的张广智,再顺着脚印找去,又找到了杨拯陆。

    找到杨拯陆时,这位曾经率领队员们奋战克拉美丽,又酣战三塘湖的队长,已经不会再醒来了。她身体向前匍匐着,双手紧抓着大地,十指深深地插入泥土里,朝着基地方向呈前进姿势。牺牲时,她贴胸揣着当日填的地质图。

    杨拯陆用短暂的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独山子矿务局党委授于杨拯陆“党的好女儿、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新疆人民出版社《怀念杨拯陆》)

 

时间:2021-05-2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