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需要好睡眠
——我市心理咨询师介绍睡眠改善方式(一)
    编者按:居家休息期间,很多人因正常生活节奏和睡眠环境的改变,出现了应激反应,如焦虑情绪、心情烦躁、易激动等,从而影响睡眠,造成睡眠障碍。

    应激反应无法预防,却可以管理。针对如何改善不良睡眠状态、保障良好睡眠这一问题,我市心理协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马艳红做出了解答,并提出了专业建议。现整理如下——

    避免失眠前暗示

    睡眠是一种信念,也就是说,每一个不良睡眠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合理的睡眠信念,也就是失眠的前暗示。

    什么是失眠的前暗示?比如有人由于工作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希望能好好睡一觉,让疲惫的身体恢复;或有人希望利用居家时间好好休息。然而越是对睡眠的要求高,结果却越是事与愿违,很多人反而睡不着,而且总是不自觉地想:“上次没有睡好,今晚应该不会又睡不好吧?”

    再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第二天有很重要的工作安排,于是订好了闹钟,早早就躺在床上,可结果却到深夜还在床上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睡着,没多久又醒了,再也无法入睡。这件事情中,我们对明天工作的思考、要求自己今晚睡眠质量要高的想法,就成为了失眠、早醒的前暗示。

    为了每晚的睡眠,我们可能做了很多准备,如关紧门窗、早早上床、甚至服用助眠药物……但这些为睡眠而做的努力却都成为了失眠的前暗示。绝大多数的失眠都是情绪性的,更多是一种焦虑情绪,它就是被一次次的失眠前暗示激活诱发。

    相信自身睡眠本能

    首先,我们要相信,睡眠是人自身的一种能力,不需要挑时间、地点,只要我们愿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入睡。

    有些人的睡眠不良状态是逐渐加重的,他们会精挑细选自己的睡眠时间及地点。有心理专家研究过一些极端条件下的睡眠,证明我们的睡眠能力其实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可以坐着睡觉,站着睡觉,甚至走路睡觉,这些说明睡觉是不挑姿势的;可以在漆黑的夜里睡觉,也可以在阳光下睡觉,这说明睡眠是不挑光线的;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睡觉,也可以在嘈杂的汽车上睡觉,这说明睡眠是不挑声音的。

    参加救援的武警战士可以在泥泞的救援现场睡觉,医护人员可以在休息的片刻穿着防护服睡觉,我们平时可以在开会时入睡,在考试时入睡……事实上,人在各种条件下都拥有睡眠能力,睡眠的能力是会随着睡眠环境反向提高的——即环境越差,人的睡眠能力越强;越是择时、择地选择睡眠背景,我们的睡眠能力反而会越弱。

    睡眠是我们的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事,使用不同的助眠物品,会使我们不再信任和依赖我们的睡眠本能,反而不断加重对身体以外的物品的依赖,使得睡眠能力越来越差。

    正如“睡”字本身,目垂即睡,所有关于睡眠的预期、规定实际上都是在干扰它的正常运行。

时间:2020-02-2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