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模式下的教与学

4月7日,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高三学生参加周考。

4月7日中午,乌鲁木齐市第36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分桌就餐。

4月7日,乌鲁木齐市第27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课间活动。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全媒体记者 汤 永摄

□全媒体记者/傅翔龙

疫情之下,教育是受波及面最广的行业之一。疫情给教育行业带来冲击,给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教育机构带来了哪些改变?给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契机?近日,对于战“疫”模式下的教与学,记者进行了采访。

考验学生自律能力

“3月16日高三年级复课,从目前的测试情况来看,停课期间的线上教育效果,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党委书记吴雪鹏说,“线上授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态度的一次检验。”

乌市第23中学高三(13)班班主任王贝认为,线上学习更考验学生自律能力,“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在这个阶段里会有更好的成长。”

乌市第23中学高三(2)班学生艾尼哈尔·亚森江对此深有体会。在复课后的摸底测验中,他依然保持了年级名列前茅的成绩。他说,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抗疫这种特殊时期,锻炼和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对我以后学习也是一种帮助。”艾尼哈尔说。

乌市第27小学党支部书记刘雪霞认为,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的挑战是自律。“疫情之下学生的学习环境,与之前有人传授、有人引导、有人督促的学习环境迥异,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形成越来越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乌市第27小学在老师的组织下,不同年级的孩子们组建不同的兴趣管理学习小组,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学习计划,建立微信学习群,分享心得,讨论问题。组长作为督促者,每周整理记录每位组员的计划完成情况,整个疫情期间,这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与此同时,学校层面建立了3个自动化系统——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反馈系统,以系统分工提高管理有效性,让学生按照规则自主管理。

“经过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逐步减弱对老师、学校的依赖,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雪霞说。

必修的人生功课

面对这样一场大疫,我们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应当传递哪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认知?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乌市第27小学二年级(1)班的李羽涵有着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感受。

她的妈妈王丽霞,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术麻醉科主管护理师,1月28日,她主动报名参加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奋战在战“疫”一线。

“妈妈,有时你给我发视频,我看见你的手红红的,问你手怎么了,你总是说没关系,是消毒水弄的,好着呢。可为啥你的眼睛里有泪光闪动,是疼么?”李羽涵给妈妈的信中这样写道,“妈妈,老师说您是守护我们健康的长城,我要做您坚强的后盾。”

一线医护人员的执着坚守、各条战线上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在这场疫情中得到集中体现。刘雪霞说,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是孩子们成长的养分,让孩子们思考,在生命面前个人、集体乃至全社会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疫情停课期间,乌市第36中学利用钉钉平台,向全体师生宣教防疫知识、防疫信息等,将师生们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初二(3)班的伊木然在复课后的一篇周记里,引用了电影《放课后》中的台词作为结尾:“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时刻时,总需要找寻某种依靠。那么该依靠什么呢?我想,只有依靠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

伊木然说,事实就是,为了每一个国民的生命健康,我们的国家不惜代价。“这样的国,值得我深爱!我与国家的命运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将来更不是。”

“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专家、医护人员、公务员等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角色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这涉及爱国主义、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等,是每个孩子在疫情之下的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乌市第36中学党总支书记白亚丁说。

教育新样态加速到来

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加速了在线教学的普及。“这次疫情中,网络教学体现了其价值,同时也启示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规划和建设线上教育资源平台,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乌鲁木齐市第130中学党支部书记曾卫说。

据曾卫介绍,2018年开始,乌市第130中学基于校园教学大数据,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打造了“智慧校园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中,通知公告、学生成长档案、高考选科、在线选课、学生生涯规划、智能分班等34个模块已启用近两年时间。2019年4月,该校全面推广应用钉钉平台,涵盖了教学、教研以及考勤等内容。

这次疫情之下的网上教学,对乌市第130中学近年来的信息化工作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2月1日,该校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依托钉钉平台的高三年级在线授课,并结合智慧校园应用,实现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教研和在线评估。

“我们还试行了‘网上走班’制。”曾卫说,“网上走班”制面向高三全年级和初三年级部分班级开放,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和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班级上课。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习过程变成了师生、生生、家校等多群体共学共创的过程。

经过这场疫情,未来的学校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挡不住的趋势。

“将来,‘云端教室’和校园教室将一样重要。”曾卫认为,“云上学校”将成为学校大规模排课选课、课程规划、教学组织、工作流程的基本技术支撑,是分层走班、自主选择的机制落地的核心保障,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教师负担,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记者手记

面对疫情 教育大有可为

□傅翔龙

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迅速冲击教育系统,所有学校被迫踩下急刹车。

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进步和成长。

采访中,不少老师和教育管理者都在反问自己:我需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需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乌市第130中学的地理老师柳园园,在给孩子们上网课的同时,还自费上了一门网课——心理学。她说,好老师永远是好学生,教育必然包含自我教育。疫情期间,教育形态、教学规划发生改变,教师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更应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

面对疫情,除了线上直播课,我们还能给予学生什么?

答案当然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是临门一脚,真正有效的生命教育是贯穿教育各个环节,并且生效于活灵活现的真实情境中。

疫情还未过去,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疫情终将过去,头顶星空灿烂,脚下大地坚实,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和践行。

时间:2020-04-14    来源:新疆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