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为防控疫情与时间赛跑——记我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燕

2月7日早上交接班时,陈燕(右一)向医护人员询问患者情况。本报通讯员 王园媛 摄

    本报记者 姜蕾 通讯员 王园媛

    2月7日9时30分,陈燕准时出现在了我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定点医院——市中心医院的医学观察病区护士站。

    这里,是我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

    陈燕是我市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时刻挂心患者状况

    对市中心医院医学观察病区的医护人员来说,每天早上的交接班时间是他们一天中最紧张的时刻——因为陈燕会利用这一时间,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安排好当天的工作。

    “你刚才说到的那位患者监测到的体温是37摄氏度多,这个‘多’到底是多少?”

    当听到值班护士汇报一位患者的体温不够精确时,陈燕当即追问。

    被问到的护士回忆了一下,答道:“是37.3摄氏度。”

    陈燕又接着问:“这个体温是几点几分测量到的?患者当时情况如何?是否刚吃完饭?情绪是否紧张?半小时后你有没有再次监测?”

    ……

    一连串的问题下来,被问护士的额头不由渗出了汗。

    “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的当下,我们对医学观察病房患者的每一个身体状况的变化,都要精准、及时地掌握。”陈燕说,“否则的话,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有可能因为一个细节的疏忽而付之东流。所以,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细致、再细致。”

    陈燕不仅时刻关注医学观察病房患者的症状和体温监测情况,就连患者一天吃了几顿饭、吃的是什么、吃了多少,一天有几次大小便、大便形状如何以及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导致这样的心理状况的成因等等,她都会要求该病区的医护人员事无巨细地问到底。

    别看陈燕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在同事眼中,她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苛到了极致。此次抗击疫情期间,陈燕将“家”搬进了医院,为的就是无论何时患者有需要,她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身边。

    从2月1日晚上起,为了掌握一位患者的身体变化状况,陈燕愣是两天两夜没合眼,直到患者身体状况基本稳定下来。

    按时汇报诊疗情况

    实际上,从我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至今,十几天来,陈燕一直处在“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中,不论是中心医院发热门诊的改建,还是感染楼、内科楼病房迁移和调整;不论是牵头制定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流程,还是指挥组织对医学观察病区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她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一项又一项繁重的工作接连向陈燕压过来,可她却丝毫不觉得这是负担。

    对她来说,“能者需多劳”。作为我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面的专家,有过抗击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甲流等多个疫情经验的陈燕当仁不让,成为了带头抗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专家组组长。

    除了上述工作,陈燕每天还要将全市的疫情变化状况、接受医学观察患者的体征和诊疗方案等情况,每隔一至两小时及时汇报给我市卫健委。

    然后,她再将市卫健委发布的新情况、新进展和新方案等文件或措施,传达给该院的医护人员。

    培训考核见缝插针

    即使陈燕的时间已经如此紧张,但她对该院医护人员,尤其是发热门诊、医学观察病区的医护人员的培训从未停止过。

    没有时间,陈燕的培训就见缝插针地进行,哪怕一次只培训一批人员或一个内容。

    疫情在变化,我国医疗系统的应对方案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到了第五版,对陈燕来说,作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诊疗方案和技术。

    每次新版本的方案发布后,陈燕首先会自己学习领会。等她掌握后,再给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近几天,随着抗击疫情形势的发展,尽管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人员都集体“参战”,医护人员数量依然紧缺。为此,中心医院在全院征集志愿者加入到“抗疫战役”中。

    对于这些支援力量,陈燕的要求是,志愿人员必须在接受培训,尤其是消毒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同时,她还专门为他们制定了培训和考核制度,并由她亲自主持最终的考核。

    有的时候,陈燕甚至是前脚忙完了一批人员的培训,后脚又要给另一批人员进行考核。但即使如此忙碌,她的培训和考核标准都没降低,因为她不止一次地说:“一线医护人员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有什么资格去保护别人?”

    随时随地会议研讨

    “别看陈主任瘦瘦小小的,有时,我们都不知道她的精力为什么会那么好——我们有些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医学观察病区待上半天,就会觉得腰酸腿疼,可陈主任经常在那里一待就是一天,脸上丝毫不显疲态。”陈燕的助理、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年轻医生范玉云提起陈燕,总是充满了敬佩。

    范玉云说,别看陈燕每天要做这样多的工作,可是,遇到该院或我市疫情防控专家组乃至内地医疗机构需要开会研讨诊疗方案时,她总是能像挤海绵里的水那样,挤出时间,用各种方式参加到会议中。

    这些会议往往不定时,陈燕就利用“钉钉”、该院远程会诊等办公系统,跟其他专家进行视频通话,随时随地互相通报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新的应对方案。

    在这些会议中,陈燕经常会将她在“抗疫”一线收集整理的新问题拿出来跟其他专家一起讨论。

    不久前,在对患者一次次体温监测过程中,陈燕发现患者在刚吃过饭后监测到的体温就会比平时高,但这并不是病理导致的体温异常,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做体温监测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状态。随后,她将这一情况向疫情防控专家组进行了介绍,让大家对这一情况有所认识并能正确应对。

    陈燕始终认为,在“抗疫”这场战役中,一线医护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之道,让解决办法能够“跑”得比疫情蔓延的速度快。

    坚守一线忘我工作

    虽然在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众多医护人员眼中,陈燕就像是一个工作起来就永不停歇的“钢铁侠”,但2月7日中午午饭时,同事们还是发现了陈燕的不对劲——

    难得一次午饭时间,饭摆在她的面前,陈燕却没有力气吃了。她面色苍白,呼吸既轻浅又缓慢,甚至有些不太顺畅,了解内情的人一看她这样就知道,她是因为当天上午一刻没有休息,加上说话太多、太急,才出现了因呼吸频率过快、幅度过大而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在场同事们见了,纷纷劝陈燕去吸氧缓解症状,可陈燕却摇摇头表示不用,只是用双手捂着口,一次次地哈着气来缓解。

    见陈燕坚持用这种见效缓慢却不用花费医疗物资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大家又是着急,又是心疼。

    “她情愿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中,也不愿将时间放在关心自己上。”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年轻医生马士林说,“抗疫”十几天来,陈燕时刻坚守一线,一忙就是一整天,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她每天的休息时间最多只有两三个小时。2月4日,医院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强令”陈燕必须回临时休息点睡觉,在病房,她根本无法休息。当晚临近12点,她才离开了医院。

    疫情当前,陈燕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每天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抗疫”期间,千头万绪,她都要顾及,唯独顾不上自己和家人。十几天来,她在家人多次电话询问下,就回了一句:“我没事。”算是给家人报了平安。

    “形势紧迫,我们就得有所取舍。”陈燕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哪里有病人,我们就要在哪里救治。”

时间:2020-02-14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