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前】张德华:“逆行”只为担当

工作中的张德华。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屈斌

  “人这一辈子,总要做几件值得做的事。”

  这是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住院总医师张德华的人生信条。

  正是这句话,让他决心加入抗疫一线,做一名“逆行者”。这是他对医疗事业的初心坚守,也是他人生里的一份“值得”。

  主动请缨

  “李主任,如果发热门诊还需要志愿者,我先报个名。”1月28日,大年初四一早,张德华给市中心医院医务处主任李莉发了条信息,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主动请缨”。

  而在此前,新疆首批142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飞赴武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这一消息让张德华的内心汹涌澎湃。

  他记得这种感受。2003年春天,张德华还是一名医学生,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的他,看到全国医疗队支援北京抗击非典的消息时,同样心潮澎湃。

  “也许这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2003年,他没能为抗击非典贡献力量,这次,他不想再“错过”了。

  而新疆首批142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飞赴武汉的消息,让张德华毅然决定加入“逆行者”的队伍。

  没有与家人商量,他先和骨科主任廖燚说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去一线帮忙,我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科里的工作就要其他同事替我分担,这样可以吗?”

  春节期间,虽然骨科就诊患者相对较少,但科室已有十几名医护人员被抽调至发热门诊,人手紧缺。张德华怕自己的决定会给留在科里的其他同事增加工作负担。

  “有我们呢,你放心去,科里支持你!”廖燚的话,让张德华吃下了定心丸。

  职责使然

  1月29日上午,张德华正式接到医务处的通知:30日到医院发热门诊报道,担任预检分诊医生。

  此时,他才将消息告诉了父母、妻子和儿子。

  “爸爸,你为什么要去?”10岁的儿子表露出了一丝担心。

  没等张德华开口,妻子将儿子搂到了怀里,轻声说:“因为这是医生的工作,也是医生的职责。爸爸是医生,在患者需要的时候,他就必须冲到一线去。”

  虽然没有从事医护行业,但同为学医出身的妻子的理解让张德华倍感欣慰。

  他知道,家人一定会支持他,因为当医生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

  张德华对医生的崇拜,不亚于“追星”的粉丝,他小时候的偶像,是当骨科医生的一位叔叔。

  那时,他听叔叔讲着一个个“救死扶伤的故事”,内心充满了敬佩。在他看来,医生是一个闪闪发光的、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

  1998年,他满怀敬畏,到石河子大学临床医学系专业报道,走上自己心中的“神圣”旅程。5年的学医生涯,不仅让他了解到医学病理知识的复杂,更让他了解到这份职业的艰辛,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毕业后,张德华便来到市中心医院骨科就职。从医15年,他早已将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医生的天职。

  “身为男子汉,要有担当。”张德华用这句话回应了儿子。

  甘心奉献

  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张德华得以“轻装”上阵。

  但发热门诊的工作并不轻松。

  为了避免被感染,医护人员要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内穿衣、手术服、外科口罩、医用帽子、护目镜、橡胶手套、鞋套……穿戴一整套装备一般需要十几分钟。

  预检分诊工作,可以说是发热门诊的第一道“关卡”,前来问诊的人员首先要经过分诊医生的预检,才能确定是否需要进入发热门诊就诊。由于预检分诊台位于门诊进口处,每到清晨时分,张德华会被冻得哆嗦起来,只有太阳升起后,才能感觉到温暖;为了避免上卫生间,他和其他同事一样,不到非常口渴就尽量不喝水……

  不仅如此,作为分诊医生,张德华还敏锐地感受到一些患者内心的担忧。为此,在患者等待就诊时,他会用轻松的语气与他们聊天,解答他们的疑问,化解他们心中的疑虑和担心。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医学界的一句名言,也是张德华从医多年来的一份感触。

  接触的病人越多,张德华愈发觉得,医生与病患的关系,不仅仅是治疗与被治疗那么简单,与患者交流宽慰同样重要。

  张德华说,自己只是市中心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他看着同在战疫一线的同事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拼命工作着,承担着抗击疫情的压力与责任,他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一提,尽管“防护服不透气的滋味,是真的让人不好受。”

  “人这一辈子,总要做几件值得做的事情。”

  加入这场战疫,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就是他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时间:2020-02-1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