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音乐情
刘杰

    编者按

    本期城市记忆为读者介绍的是唐昌松和唐晓明父子。

    83岁的唐昌松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多年,期间,他创作的歌曲《克拉玛依,唱不完的亚克西》已深深刻入克拉玛依人的内心。受父亲影响,儿子唐晓明也走上了音乐教学岗位。上世纪90年代初,他和几名热爱音乐的青年成立了克拉玛依第一支摇滚乐队“穿山甲乐队”。后来,他将音乐创作方向瞄准本土,写出了多首歌唱克拉玛依、讴歌石油工人的作品。得知市音乐艺术博物馆正在征集藏品的消息,父子俩决定将他们各自珍藏的手稿、乐器、老唱片等上百件物件捐赠,让更多的克拉玛依人了解这座城市,爱上这座城市。

创作手稿(唐昌松捐赠)

歌曲手稿本 (唐昌松捐赠)

歌曲创作集 (唐昌松捐赠)

    唐昌松:为第二故乡留下纪念

    歌曲《克拉玛依,唱不完的亚克西》创作手稿是唐昌松向克拉玛依市音乐艺术博物馆捐赠的物品之一。

    这首歌曲创作于1990年。那一年,唐昌松所在的百口泉采油厂子弟学校要举办十周年校庆,唐昌松被学校任命为校庆工作筹备组组长。他准备为校庆文艺晚会写一首用作开场或压轴节目、供全校师生演唱的大合唱歌曲。为了能写出一首体现地域特色、突出时代精神的歌曲,那段时间,唐昌松整日“泡”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一边筹备庆祝活动,一边着手创作。

    那段激情岁月,让唐昌松一直记忆犹新。

    唐昌松毕业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1984年来到新疆克拉玛依百口泉采油厂子弟小学担任音乐老师。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直到1991年因身体原因退休。“20世纪90年代,克拉玛依石油工人的业余生活十分单调,为了让年轻人安心工作,厂里想方设法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唐昌松说。除了在学校教课,唐昌松的大部分时间在厂工人文化宫里教职工识谱、唱歌、学乐器。

    此时,湖南词作家丁荣华和新疆音乐老师舒京将他们创作的一首《小巴郎的亚克西》歌曲初稿寄给了唐昌松,两人希望能与唐昌松合作。此前,他们合作的多首歌曲作品在全国多家音乐刊物发表。由于歌曲初稿多处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需要做较大改动,唐昌松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斟酌、推敲,对初稿词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写。

    暑假里的一天中午,在子校音乐教室里,唐昌松终于在钢琴上弹唱出了歌曲《克拉玛依,唱不完的亚克西》。路过的老师听得入了迷,连声夸赞“真好听!”“这首歌一定能成功!”

    让唐昌松没想到的是,这首为校庆时学生演出创作的歌曲,在1991年获得了“全国‘三热爱’征歌”一等奖殊荣。后来,这首歌在《广播歌选》及众多音乐专业报刊、杂志、歌典、CD唱片中刊载、收录出版。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一些省市电台、电视台播出。

    此后的许多年里,《克拉玛依,唱不完的亚克西》在克拉玛依河边的水幕电影音乐喷泉大音箱里循环播放。在克拉玛依世纪公园和谐桥两边栏杆上,雕刻着《克拉玛依,唱不完的亚克西》歌曲首句的五线谱,这首歌被克拉玛依人深深喜爱,并广为传唱。在随后的几年里,唐昌松先后出版了专著《怎样吹竖笛》《克拉玛依亚克西》(歌曲集)、《此情绵绵——唐昌松音乐作品集》。目前,这首歌被《湖南音乐史》与《湖南音乐六十年》两部重要典籍收入。因为词作者之一的丁荣华是湖南人,此歌也成为湖南六十年音乐创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得知我市正在筹建克拉玛依市音乐艺术博物馆的消息,唐昌松特别激动,他表示要将《克拉玛依,唱不完的亚克西》《又唱克拉玛依之歌》等作品的手稿原件和发表刊登这些作品的刊物复制件、获全国一等奖的奖状复制件,及数百首歌曲的手稿全部捐给克拉玛依市音乐艺术博物馆。

    “我今年已经83岁了,留在手边的这些作品手稿如果还能继续发挥作用,我觉得更有意义。让这些歌曲继续传唱下去,让参观者在熟悉的旋律中回望一段城市的历史,也算我为我的第二故乡留下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纪念。”唐昌松说。

脚踏琴 (唐晓明捐赠)

唱片机 (唐晓明捐赠)

    唐晓明:让更多人看到和听到

    克拉玛依要建成音乐艺术博物馆的消息让唐晓明非常激动,“我也特别期望,这是一件大好事,对克拉玛依很有意义。通过音乐艺术把克拉玛依的故事、石油人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传承下去,这是克拉玛依每个音乐工作者的愿望。”唐晓明说。

    因为喜欢,唐晓明平时爱收集唱片、乐谱、海报、乐器等一些老物件。

    小时候,生活在四川的唐晓明对新疆的印象来自那首脍炙人口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雪山、草原、牛羊、瓜果……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深深烙在他的心里,让他常常遐想新疆到底是什么样的?后来,他听到了《克拉玛依之歌》里“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这句歌词,又引起了他无穷的想象和好奇。

    1983年,12岁的唐晓明终于知道新疆是什么样子了。那一年,他随父亲来到了一个叫克拉玛依百口泉采油厂的地方。那是个寒冷的3月,唐晓明第一次领略到了戈壁的孤寂与荒芜,也颠覆了他对《我们新疆好地方》在自己内心建立的美好。

    父亲唐昌松是唐晓明上中学的音乐老师。由于唐昌松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受父亲影响,唐晓明也喜欢音乐,并学起了各种乐器,有小提琴、脚踏琴、手风琴、笛子等。因为父亲在采油厂工会文化宫教工人识谱唱歌,唐晓明也成了工人大乐队里一员。在那里,他学到了更多的乐器,一会是神采飞扬的架子鼓手,一会又是帅气浪漫的吉他手、贝斯手,在石油工人的队伍里,他体验着石油人的精神世界,他们脱下满是油污的衣裤鞋袜,用布满老茧糙皮的大手操起乐器,立即就能奏出美丽动听的旋律,人们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后来,唐晓明上了克拉玛依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后,子承父业也到百口泉采油厂子弟学校当起了音乐老师。这时,十八九岁的唐晓明接触到了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他与几名热爱音乐的青年成立了克拉玛依第一支摇滚乐队——“穿山甲乐队”,这支乐队先后有马条、张智、秦岭、唐斌等众多音乐人加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有音乐梦想的油田第二代搭起了逐梦的舞台。

    音乐教学、歌舞厅乐手、酒吧歌手、音乐创作……在音乐的世界里,唐晓明徜徉着、追逐着,从未曾放弃。他先后策划了本土原创音乐节、九歌原创音乐节、新疆原创音乐节、石油音乐节,为本土以及走出去的音乐人搭建着展示的舞台。他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你在哪里》《我和我的油田》《我在克拉玛依等你来》等歌曲。

    “这次,我要把我几十年来收集的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物品捐赠给音乐艺术博物馆。主要包括脚踏琴、老唱片、唱片机、老电子琴、老双排键、穿山甲乐队老视频、原创音乐节的宣传画册、当年百口泉采油厂乐队使用过的大号等,希望我的捐赠能为音乐艺术博物馆的创建助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音乐人,以及喜欢收藏的克拉玛依人将你珍藏的、与音乐有关的物品通过捐赠或借展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用声音助力克拉玛依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唐晓明说。

时间:2022-02-0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