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荒漠的鸿雁信使
刘杰

    编者按:

    或许记忆早已斑驳,但留在心底的真情始终都在。

    那座曾矗立在戈壁滩上、深受石油工人关注的帐篷邮局,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了无踪影,但在老石油人心中,“帐篷邮局”始终是那个为石油人传递亲情、企盼和眷恋的鸿雁信使。

    本期“城市记忆”“那些岁月”专栏和读者一起重温“帐篷邮局”的昨日。

    1955年,随着克拉玛依1号井开钻,独山子邮电支局业务员马成荣背着邮包首次来到克拉玛依,为1219青年钻井队职工办理邮电通信业务。马成荣是克拉玛依油田创业初期的第一位邮递员,也是克拉玛依邮政局“背包邮政”的创始人。

    那时,马成荣每周两次往返于独山子与克拉玛依之间,为井队的钻工们办理信件、包裹邮寄和汇款业务。同时,再把寄到克拉玛依的信件从独山子送到在克拉玛依戈壁滩打井的井队上。

    1956年4月1日,克拉玛依邮电所正式成立。

    一顶帐篷、几张桌子,既是邮电所的办公点,也是邮递员的宿舍,井队职工们亲切地称邮电所为“帐篷邮局”。“帐篷邮局”首先开办的是函件、包件、报刊发行等业务,主要满足石油勘探职工一般性的通信需求。

    随着石油基地的发展,邮政业务有了明显拓展。同年6月,克拉玛依邮电所升为克拉玛依邮电支局,隶属乌苏县邮电局管理,工作人员增加到20多名。随着邮电局级别的提高,邮电业务量和业务类别也在扩大和增加。

    那时“帐篷邮局”最忙碌的时候是职工们发工资的日子。领到工资的职工们纷纷来到“帐篷邮局”办汇款,工作人员常常要从白天一直忙到晚上。

1956年11月,克拉玛依的“帐篷邮局”每隔一天就有一次邮件班车。

    1956年11月,邮电支局正式迁入新建的办公场所(现向阳南村),新建的邮电支局设有营业室、分发室、投递室、报房、发讯机房,以及综合办公室,邮政服务的种类更加细化,服务更加全面。

    1958年1月1日,克拉玛依市邮电局成立,接管了隶属乌苏县邮电局领导的独山子邮电支局并下设综合办公室、邮政组和电信组。

    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1958年,一批又一批石油工人挺进戈壁荒漠,克拉玛依市邮电局决定在乌尔禾地区开展邮政流动服务。

1960年,邮递员给职工送信件。

    当时,投递员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为了改善邮政服务,邮递员的绿色邮包里放着汇票、挂号信收据和邮票,邮递员们要去井队办业务,通常会蹭去井队的送班车,为工人们现场办理业务。那时,分发信件是件有难度的活儿,因为职工们都没有详细地址,邮递员常常捧着一摞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找不到人。邮递员就把信件摆在食堂门口的地上,职工来吃饭时都会上前翻一翻。收到书信的人饭都顾不上吃,在食堂门口就拆了信封读起信来。

1979年,邮局工作人员正在分发信件。

    1970年6月,克拉玛依市邮电机构实行邮、电分设。市邮政局由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领导,市电信局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拉玛依市人民武装部领导。1973年9月,邮、电两局合并,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领导。

    1983年10月20日,克拉玛依市邮电局升格为处级局。随后,克拉玛依市邮电局相继在各邮政网点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

    1984年4月,克拉玛依到百口泉首次开通无线电报电路;1987年1月,克拉玛依与乌鲁木齐开通快速真迹传真电报业务。

    到1992年末,克拉玛依市邮电局已拥有职能科室12个、公司3个,下辖分支机构35处,有职工620人,市邮电局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000余门,已全部实现自动化,还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

    1998年12月25,克拉玛依市邮电局分营,克拉玛依市邮政局、克拉玛依市电信局正式挂牌成立。

 

时间:2021-12-0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