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雪松
    编者按:

    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既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创业史,又是一部为祖国奉献能源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各族儿女同甘共苦的团结奋进史。

    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初期,无数仁人志士、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知识青年,满怀革命加拼命的热情,从五湖四海汇集到这片茫茫戈壁,克服重重困难投身于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中。

    百废待兴的时代,赋予了他们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核;广袤的石油战场,为他们搭建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誓言,给他们注入了激情与活力,他们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不朽的功勋。

    标杆从不曾倒下,精神从不曾懈怠。实现今天的稳健发展,不能淡忘艰苦卓绝的历史。回顾辉煌的历史,是为了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今天,本刊将通过两件国家一级文物重温石油往事,带你一起走进那段战天斗地、拼搏奉献的火红岁月,让我们一路追根溯源,一路引吭高歌……

    文物概貌:这幅题词是1958年9月12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朱德同志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视察工作时题写的。宣纸纵61厘米,横34厘米,重约1克。宣纸上用行草书写着:为钻井两万口,生产石油两千万吨而奋斗!朱德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二日”字样。

    朱德视察克拉玛依题词

    1958年的金秋时节,朱德一行来到新疆克拉玛依,此时,距离一号井喷出油流已过去3年,一个新型的石油城已见雏形。在克拉玛依油田,朱德登上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地——黑油山,这座小山岗上,遍地都是黑亮的油泥,不时还冒着油泡。看到在祖国的西北角上,还有这么一座矿山,朱德心里十分高兴。他站在这座山上,向远处望去,就像是瞭望整个准噶尔盆地。离开时,他感慨地说:“黑油山,真是座宝山啊!”

    9月11日,朱德来到了“三八”女子钻井队、采油队和“三八”炼油厂,并与奋战在石油生产第一线的各族干部职工亲切交谈。随后,朱德又前往张云清钻井队正在施工1295号井的工地考察。1958年,在全国石油战线叫得响亮的,是张云清任队长的这支钻井队。当年,这支钻井队从3月份起拉起‘月上千、年上万’的大旗,七战七捷,钻井进尺月月直线上升,到8月底,已经连续4个月完成了‘月上千’的进尺目标,树起了最高的钻井全国标杆。了解到张云清钻井队的事迹后,朱德赞叹地说:“真是英雄啊!我一定要去看看他们,看看这些钻井英雄。”朱德来到1295号井时,张云清正率领着他的钻井队奋战在油井钻台上,朱德向张云清详细了解了钻井进度等情况。

    当晚,朱德又接见了克拉玛依的先进生产者,他高度赞扬了油田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说:“三年时间,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立起一座4万人口的石油城市,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也是一个很动人的神话。”

    9月12日,朱德参观了新疆石油管理局技术革命展览馆后,挥毫写下了这幅题词:为钻井两万口,生产石油两千万吨而奋斗!并为当时出版发行的《新疆石油日报》(后《新疆石油报》)题写了报头。

    经过长期保存,这幅题词的宣纸四周已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折痕和裂缝,右中部位有14.5厘米的裂缝。1981年4月,克拉玛依矿史陈列馆筹建时,文物征集小组从新疆石油报社(现克拉玛依日报社)征集而来,陈列在展柜中供游客参观。

    文物概貌:锦旗为丝棉材质,重320克,纵153厘米,横132厘米,红色丝底上用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文字缝制出“奖给钻井一大队,千米大队,满堂红,克拉玛依矿区党政工”黑色字样。

    千米大队满堂红锦旗

    这面锦旗是上世纪50年代,在克拉玛依矿务局党代会上,奖给当年第一个钻井突破千米的大队——钻井一大队张云清钻井队的锦旗。

    据了解,当年张云清带领的克拉玛依油田1202钻井队,与王进喜带领的玉门油田1205钻井队多次打擂比武,王进喜在玉门提出了“月上300米”的目标,张云清就在克拉玛依喊出“月上500米”的口号;王进喜在玉门挂上了“月上800米”的横幅,张云清则在克拉玛依发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的誓言……尽管两人的比武难分胜负,谁都不服谁,可都在心里给对方竖起了大拇指。

    1958年3月1日到26日,克拉玛依矿物局钻井一大队张云清钻井队仅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钻井进尺1155米,在全国石油大会战中第一个实现了钻井进尺“月上千(米)”的目标,受到了克拉玛依矿务局的表彰奖励。

    1958年8月,这支队伍仅用26天打井进尺3181米,在全国钻井月进尺新纪录上七战七捷。1961年,1202钻井队仅用9个半月的时间,又创下钻井进尺31746米的全国最高纪录。之后的3年半,1202钻井队总进尺达十万米,石油工业部亲授的 “永不卷刃的尖刀”,成了他们“永不磨灭的番号”……

    由于年代久远,自然风化的缘故,这面锦旗的边缘已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磨损和缺失,但尘封在这面锦旗背后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石油人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就像这面鲜红的锦旗一样永不褪色。

    图片由克拉玛依博物馆提供

 

时间:2021-01-0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