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时怎么办
——我市心理咨询师介绍睡眠改善方式(二)

    编者按:居家休息期间,很多人因正常生活节奏和睡眠环境的改变,出现了应激反应,如焦虑情绪、心情烦躁、易激动等,从而影响睡眠,造成睡眠障碍。

    睡不着该怎么办?睡眠时一直做梦是什么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心理协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马艳红做出了解答。现整理如下——

    制造想象帮助入睡

    睡不着的人可以给自己建立这样的睡眠逻辑——睡前默默告诉自己:“实在睡不着,我在床上躺着就好,我的身体有些部分是可以休息的,比如我的眼睛,我的肢体等。”有时放松睡眠压力,我们会发现自己反倒入睡了。

    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些想象,比如躺在一艘小船上随波荡漾。去感受这个场景,想象自己的身体在轻微摇晃,这可以激活我们幼年时的睡眠记忆和睡眠能力,从而达到自我催眠的目的。

    也可以把睡眠环境中的一些干扰条件,比如旁边人的呼噜声、嘈杂声等外界声音加入自己的睡眠中,让它们参与到你的睡眠中,成为你梦境中的场景。比如把呼噜声想象成去户外野营扎帐篷时,家人、好友发出的声音。

    一定要注意全神贯注于想象中,编造梦境和故事情节。开始你会自己编造故事和情结,渐渐的,如果你感觉在故事情节中无法主动控制剧本的发展,其实就已经处于睡眠状态中了。从某种角度来讲,失眠就是因为大脑失去了想象和编造梦的能力,让自己的大脑随时沉浸在一个想象的梦境中,也是治疗失眠的过程。

    梦境帮助自我修复

    还有一些人容易入睡,但是会睡一会就会醒来。其实,睡醒后如果能够立即入睡也是一种睡眠能力的标志。清醒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再度进入睡眠,仍然可以保证睡眠的质量。

    当我们睡不踏实时,可能会出现“梦境剥夺实验”中的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佳等影响到健康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很好地睡一觉,且正常做梦,梦境则会对我们完善心理机制起到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一些信息,整合和平衡我们的心理。即“补足性”的梦会形成我们精神上的自我修复功能。

    对居家休息的人来说,可能会梦到和朋友聚会、畅谈、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等正常生活中的场景,以此来表达生活中的情感。梦里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同现实一样的真实,这也会对我们的心理起到疗愈作用。

    了解睡眠的相关知识以及心理因素在调节和适应内外部环境活动中具有能动作用,希望在居家休息的日子中,大家都能够放松心情,拥有良好睡眠质量,保持身心健康。

 

时间:2020-02-2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