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护航,“疫”过天晴
——专家详解防疫期间各类心理问题应对方法(一)
张晶
    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及时疏导负性情绪及心理恐慌,促进全市人民群众心理健康,自2月4日起,我市相继开通了多条抗疫心理援助热线。

    这些心理援助热线进展如何?市民存在哪些困扰?心理专家是如何应对的?

    2月18日,记者专访了此次心理援助热线的接听者之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睡眠科主任李永宏。

    正确面对应激心理

    记者:市民为什么会产生焦虑、恐慌等负性心理问题呢?

    李永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论是对疫情的担忧、焦虑,还是恐惧、愤怒,在我们专业人士看来,这都是由应激事件引发的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事件是指一些完全不可预料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激事件可能持续一两天,也可能存续几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在应激状态下,人们难免会出现相应情绪反应,特别是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担心、害怕、不想吃饭、睡觉不安稳等……

    面对疫情,持续的恐惧和焦虑会使我们行为失当,还可能伴随后续一些心理和生理问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以及思想上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心理免疫力。

    热线累计疏导161人次

    记者: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后运行情况如何?

    李永宏: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后,专业心理咨询师每天24小时在线,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援助服务,解决市民因新冠疫情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心理应激、心理危机等问题,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明确的建议。

    截至2月17日,热线累计开展疫情心理应激疏导161人次,其他询诊问药等来电269人次,为社区各类患者开具处方620人次。

    对不同问题进行专业指导

    记者:市民的主要咨询内容有哪些?

    李永宏: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困扰,归纳起来主要包括:疫情相关心理应激问题、居家休息产生的心理问题、疫情期现实困扰产生的心理问题以及特殊关爱人员咨询的问题。

    每一位热线咨询人员都会认真负责地接听来电,并采用专业心理咨询技术进行在线服务,如倾听、共情、释义、支持及认知治疗等,帮助咨询者正确认识目前的疫情形势,纠正错误理念。

    同时,我们也会给咨询者提供缓解焦虑、抑郁、躯体不适等不良状态的应对技巧,并提供就诊指南,指明就诊途径。如遇到需专科用药的情况,我们会及时转介到专科医生处,由他们进一步指导。    

    合理作息,适当娱乐

    记者:市民产生疫情相关的心理应激问题该如何解决?

    李永宏:市民产生的疫情相关心理应激具体表现为:产生担心被感染、焦虑、紧张、担心、恐惧、愤怒等情绪,部分会出现咽痛、咳嗽、低热、心慌、胸闷、气紧、腹痛、腹泻、乏力、无食欲、睡眠差等躯体症状。

    对存在这些问题的市民,我们主要采用认知治疗技术,倾听、共情、释义及心理健康宣教,让大家正确了解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醒市民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心态,正确认识到目前的不良情绪体验和躯体不适是正常的应激反应,没必要过度恐慌。应减少对疫情的过分关注,避免因负性信息或道听途说的消息干扰自己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同时,建议市民合理安排生活,规律作息,并进行适当休闲娱乐活动,如看书、听音乐、跳舞、瑜伽、练习八段锦等,多与家人沟通交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时间:2020-02-21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主页